摘要: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提问上有深度,而且也要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运用,锻炼其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数学思维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在逐渐增高。近年来,“深度学习”理念的提出受到了广泛的推崇,这就要求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也要学会应用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背景下,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 、以问题做导向
在数学课堂中,提问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找出正确的答案,既能带给学生成就感,也能培养其思维能力,使其感受到思考的乐趣。而在提问中,课堂最开始的导入环节又是重中之重,导入时的提问不仅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1]。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方程》一单元中,某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老师提前在黑板上板书“x-1=人,X=1/2(宋+豪),x-女=子”,当学生看到时,就容易对此产生兴趣,因为他们一眼无法看出答案,从而对于这堂课也会增加趣味性。然后,老师提问到:“同学们,在我们黑板上的现在是一个谜语,看看谁最先猜出“x”到底是什么呢?”。接着学生们就会开始思考,看到“x”必然最先联想到才学的解方程,然后一般都会开始使用解方程的方式来猜谜语。需要注意的是,猜谜语这一环节只是作为导入,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如果发现两三分钟后都还没有学生解答出来,那么老师就需要进行引导,用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出答案。最后,还需要将学生的思维带回数学课堂中,告诉学生字谜游戏只是方程中的一小部分作用,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解决实际的问题。此时,再向学生提问:“你们还记得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吗?”,从而引导学生回忆知识,使其给出“理解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的答案,紧接着板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开始新授课。
此位老师在课前设计猜方程谜的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说猜谜的过程,感受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用问题的方式,引导了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并逐步给出正确答案,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成就感,加深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此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 、联系学生经验
数学的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需要回归到生活中的,利用数学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2]。并且,小学生由于其思维能力、抽象思维都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在学习数学时就更加需要联系其生活实际经验。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中,一位老师在教授给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后,就开始带领学生用刚才学习到的方法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首先是要让学生回顾并清楚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遇到了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到本堂课的内容“用画图去理解、解决数学问题”,再要求学生思考“画图帮助我们解决过哪些问题呢?”,引导其回答出“认识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画线段图或示意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探索周期排列的规律时,画图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找出规律”等,使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以前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两者的认识。然后再给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习题,从“把长彩带当成短彩带,4根彩带总长80厘米,算出短彩带的长度,再算出长彩带的长度”的简单问题,到“如果从上层搬60 本到下层, 那么两层书的本数正好相等”的复杂问题,循序渐渐,逐步提高难度,并且这些问题也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使其能够更快地进入思考状态,从而解决问题也会更加高效。
此位老师在授课时,并不是将数学作为一门枯燥的学科来讲的,而是联系学生的经验,从生活中的例子教给学生数学方法,再让学生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和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所以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显得兴趣十足,并且也能够加深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
三 、渗透数学思维
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要求当代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和实践上,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数学思维的渗透,以此来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一课中,某位老师是这样渗透数学思维的,首先带领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然后再出示例题中的场景图,让学生找出图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每个乒乓球2元,每袋有5个球,有6袋。从而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吸收信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后再让学生从三个信息中随意选择两个,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请其他学生解答。例如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通过“找出其中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先算出什么”这一开放有效的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自主探究,启发他们根据对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对找到的信息进行合理整合、灵活组合,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了数学思维的培养。最后,再带领学生将此种方法应用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锻炼其举一反三的数学应用思维和能力。
在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环节都有数学思维的渗透,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也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
四 、 结语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并且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来看,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还有待落实和加强。小数教师应自主加强此方面的认知和能力,加强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叶翠娴.图书馆服务创新常态研究——以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自出版服务模式创新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7):69-71.
[2]潘宇光,程克敏, 李红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5):170-174.
[3]李军.深度学习怎样才能"走深"——由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联盟首届研讨会课例引发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8,668(3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