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堂上处处体现着数学的美,教师要用严谨的思维去挖掘数学的美,用简约的语言去传播数学的美,用艺术的手法去展示数学的美,引导学生一起享受数学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数学课堂 简约 严谨 留白
数学课堂的美,表现在它的简单性、严谨性上。教师要用严谨的思维去挖掘数学的美,用简约的语言去传播数学的美,用艺术的手法去展示数学的美,引导学生一起享受数学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探索从美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途径,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重点挖掘数学设计上简约的美、数学思维上严谨的美、数学展示上留白艺术的美。
一、数学课堂中的“?简约”美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简约而不简单”,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简约的数学课堂呢?
(一)教学情境的简约美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应当是有效的、简约的。好的教学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反而会弱化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让学生产生迫切地去弄清问题的愿望,让学生积极的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垂直与平行》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同学们,利用上课前的时间,我们先来做个互相介绍。
师:既然我们已经互相认识了,那我们现在是什么关系?
生:朋友关系,师生关系。
师:生活中有很多人与人的关系,数学中也有关系。比如3和6,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中的一种特殊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人际关系开始,再到3和6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出这节课要研究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起学生充分的关注。
(二)教学语言的简洁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数学的语言应该干练的、简洁而富有美感。在提问时教师的语言导向要明确,在评价时教师的语言要恳切……比如,在教学《量角》的时候,我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一边读刻度,内外要分辨”,?简洁、易记的“口诀”让学生对量角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学习多位数读数后,我给学生呈现了《多位数读法》的顺口溜,“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
(三)数学思维上的简单美
“化繁为简”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通过转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简单的思维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时,原题的数据比较大,我们往往把数据改小,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猜测、假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
又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们引导学生从简到繁,通过画图,填表格,验证自己的猜想,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二、数学课堂中的“严谨”美
数学课堂中有一种独特的美,是“严谨”的美。数学是严谨的艺术,思维的严谨性也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要求。
数学课中,教学概念时,不要一下子和盘托出,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严格地推导,逐层逐步地完善概念。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介绍平行线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上的双杠,足球的门框,教室里黑板相对的边,再把它们无限延伸,学生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是我再拿出一个长方体,画指出两条异面的边,学生会发现刚才的表述不够严谨,最后补充“在同一平面内”,使定义变得完整。这样,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概念,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严谨的数学思维,更需要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达:
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要求学生准确地表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准确的。
三、数学课堂中的“留白”美
国画有一种画法叫做留白。“留白”以无胜有,给观者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留白之处,往往乃点睛之笔。虽心知肚明,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说不出的,往往是最美妙之处的所在。
课堂教学也需要这样的“留白”艺术。 平时教学或听课中,时常发现教师的提问有时会走过场,为了问而问,有些问题问过后,只有一、二个学生象征性地回答一下,如同蜻蜓点水。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是这么处理的。课前让学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课中,先让学生来汇报收集到的百分数。学生汇报出的百分数可能有酒精含量,衣服标签上的百分数……这时,我问:你知道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吗?
(学生陷入思考)
师:在这些百分数中任意选一个,把它表示的意思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互相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再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已经能比较清楚地说出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那你们能根据刚才的理解,说一说什么叫百分数?
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归纳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之后再让学生去自学书本,学生就能较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中,需要适当的留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
总之,数学的美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使人更加热爱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美,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美,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善于利用数学之美,创设生动鲜活的课堂氛围,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