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将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朱艳婷
[导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精细化”管理模式备受推崇,其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质量以做到优势利用、节约生产成本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精细化”管理模式备受推崇,其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质量以做到优势利用、节约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在教育竞争激烈程度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学校要打好教育教学战就必须做好管理工作,为学生创造安全、畅快、愉悦、健康的学习场所,一改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在大环境把控下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与能力提升,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助力。本文就对将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做细做实的措施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阶段;教育管理;教学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不仅教学工作要改,管理工作更要改,这样才能适应总体的发展变化需求,为学生创造更良好的学习空间,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必须要狠抓、稳抓、活抓、慢抓,既要注重学生能力提升与兴趣培养的过程性,又要有效提高教学整体性,结合学校办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将管理工作做到实处。
一、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每个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实现以制度为保障的人本化管理,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为此,班主任应在校方的引导下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创设良好班级环境。首先教师要合理分配管理岗位,让每位学生都能进入到“管理层”,去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其次,在具体选拔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让学生通过推荐与自荐的方式参选,保障学生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实现民主与公平;其次,要根据选举情况来灵活调整“管理岗”数量,如班级人数较多时,班主任可适当加入副课代表、副班长、大组长、副大组长、小组长等,亦或者将学习与生活分开,以生活组(值日组)和学习组的方式提供更多岗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应与学科教师多交谈,避免其出现因偏爱某学生直接委任课代表的问题,并且要对学生所担任的何种职务进行统计,保障一人一岗、责任到人,以免一人多职、他人无职。
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校园是学生第二生活场所,而校园氛围会对学生的思维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打造充满乐趣的教育园地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从卫生上抓起,校园是我们的大家庭,它的环境要由学生共同呵护,通过班级卫生评比、绿色小卫士选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的大环境中养成良好环境意识,主动融入其中;其次,要做好习惯教育工作,学校要把各类活动常态化,督促与引导学生做卫生要无死角,拉近不乱丢、随手放进箱,衣物常清洁,争做卫生小能手。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有明确的德育导向,通过绘制黑板报、组织主题活动的方式,集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道德意识、爱国意识,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做好教师管理工作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也是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传递着与实践者,为了提高教师管理水平,学校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与晋升空间,鼓励其在岗位上出新,另一方面要用惩戒的方式来督导其完成各项任务。为了保障权责统一、责任到人,学校还应完善具体的规章制度细则,不双标、不偏袒、不针对,要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这样教师才能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让教职工、党员干部都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通过记名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达到思想认同效果,并在后续工作中鼓励教师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在新要求下,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通过邀请专家座谈、组织教师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学团队整体质量,让教师深刻体会到管理角色、方法转变的必要性,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尊重学生、尊重自我、尊重教育。
四、集合实际探索特色管理模式
        不同的学校都有着其不同的发展历史、校内组成、校园风貌等,这些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学校特点的集中展示与生动表述,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问题,如管理模式与理念上的照搬挪用等,每个学校都有其特性所在,仿照成功经验确实能节省不少的精力与时间且在短期内看到改善成果,但却也会使学校发展的同质化倾向更为严重。为此,学校应在尊重学生特性的基础上创设特色管理模式,坚定不移的走特色发展之路,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管理目标,并完善相关制度并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保障其实效性发挥,在运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逐步完善特色管理模式,让管理更科学、让学生更快乐。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工作者要“软硬兼施”,从制度保障到文化氛围、从强制要求到能动参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助力于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玲,董平.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7(27):323-324.
[2]李秀英.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4):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