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张宏瑞
[导读] 在体育教育中,融合品德教育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摘要:在体育教育中,融合品德教育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本文从体育教育与德育结合的重要性、融合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对不同教学及实践方式中的德育教育形式的初步探索,结合对教师能力的分析,希望能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形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德育;实践活动
        初中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优秀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每所学校都会把德育教育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也要承担起学校教学的重要作用,不仅要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要强化孩子们的内心,为培养学生德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结合重要性
        思想品德是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指将良好的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品德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
        在体育教学的目标中,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高层面的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由此看来,体育教育与德育的教育在多个层面上都能实现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体育技能,强健身体的同时,也能实现心理的健康,并能和谐的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二、体育教育中的德育融合方式
(一) 不同场地的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存在形式
从教学场地来看,体育教育能大致分为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
1.室内教学的时候,一般会给学生进行三种方式的教学:
(1)运动基础理论的讲解,如篮球、足球等运动的基本规则、运动小技巧等;
(2)做一些不需要太大活动场地的基础锻炼,如结合小器材的力量拉伸训练等;
(3)跟学生讲述与体育相关的故事,比如马拉松运动诞生,源于古代雅典军队中的一位长跑能手,不顾自身伤情奋力奔跑42公里回到祖国告知胜利的消息,然后英勇牺牲了。为了纪念这位勇士坚定不移、超越自我的精神,第一届奥运会中就产生了此项运动。马拉松运动从诞生之初就根植了国家荣誉的基因,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让学生能广泛的了解各项运动背后的故事,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毅的意志力。
2.室外教学的时候,有更大的教学空间,也有更多的机会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体育运动在各方面带给他们的锻炼。如球类运动可培养学生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体操运动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与积极向上的个性,射箭运动可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果断的良好心态。
(二)体育教育的实践方式
        除了单项的运动教育与锻炼,在整个体育教育中也应该采用多种实践方式,让学习的过程变的更加生动活泼,不枯燥,也能使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而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始终贯彻在各项实践活动中。
1.个体考核
        定期进行个人体质测试,检验平时的锻炼成果。能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考核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尽全力完成每一项测试,不偷懒、不怯懦。考核完以后以开放、平和的心态看待结果,虚心接受批评,并为改善缺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并坚定执行。坚持与自律都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学习到的良好品质。
2.竞赛活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开展体育运动,可增进学生的责任感、向心力、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开发学生潜在能力,增强自信,增强对整体目标的认同,培养学生对相互合作与支持的团队精神的理解,提升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感。


        比如在足球比赛中,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无法独自赢得比赛的,有明确区域分工,让各个位置的同学通过分解竞赛目标,明确个人所能发挥的最佳作用,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以达到最大的团队效能,体现出最优的能力,为达成最终赢得比赛的目标而拼搏奋斗。赛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除了灵活运用基础技能外,如何应对意料之外的情况,如何及时调整心态,胜不骄败不馁,不反复纠结在一个错误中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同时,在团队活动中,成员间的信任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以个人为中心,不自大自傲,谦虚、勇于成就队友,才能让整个团队更有可能拿到最好的结果。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会时常对学生品德提出考验,教师如何处理及作出合适的引导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德育信息的接受。如当比赛出现失误的时候,是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一直埋怨,还是调整心态,互相鼓励;当长跑出现累点的时候,是咬咬牙坚持下去还是直接放弃;当跳高成绩合格的时候,是选择勇于挑战,突破自我还是见好就收,不求进取等等。教师在教育时需要在恰当的时机中及时介入,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对不良事件也需及时指出问题,进行批评,以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体育教育的附加活动中德育的体现
        体育教育的内容除了关于运动的具体教学外,课程前后的附加活动也能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课前的器材准备、领取、布置,与课后的器材回收与整理,以及课堂中队列的集合、队形变动中,对学生的行为方式都有具体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迅捷、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其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准则与制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增强其组织纪律性,使其拥有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四)教师为了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所应具备的素质
        为了让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也得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平时对于此相关的信息也需要增强敏感度,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生动案例,为教学活动累积素材。
        教师应做好表率作用,在教学上也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多做启发性的教学,让学生能更积极的进行主动思考,面对问题能先自己考虑解决方案,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帮助来解决所有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形式中,体育教育具有更加活泼开放的教学特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容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其真实的性格特征,这是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通过行为、能力、情感、意志等进行互动的身体与心理的交流。教师需要通过出众的能力、真挚的情感向学生进行表达,才能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自觉接受到德育教育的信息,并转化成自身的内在体现,也只有在愉悦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方式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自身教学的情况,也需要留意到学生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接受情况,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与疏导。
        综上所述,体育和德育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具有相同的教育目的,能互相影响。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各式各样的形式进行组合,且通过教师灵活的教育方式做互相的补充,就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两者的教育都不能固守教材的理论阐述,重在与实践的结合,突出重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形式的改进,更具体更形象的做出引导才能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J]. 张震.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2]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 祁俊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