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德育中的渗透原则及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吴少玲
[导读] 在新课改标椎的要求下,需要教师不断的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摘要:在新课改标椎的要求下,需要教师不断的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深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鉴于此,本文将以初中英语的德育渗透教学为例,对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德育教学中的渗透原则以及渗透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英语;德育;渗透原则;措施
        德育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贯彻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新课改要求下,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渗透工作作为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然后按照不同的、有效的、适用的渗透原则和渗透途径将其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
1初中德育概述
        初中德育是针对12-16岁之间的初中生展开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德育工作划分为三个重点内容:一是针对幻想式独立心态和逆反心理展开的德育;二是针对价值观的德育;三是针对学生进取心和自尊心的德育教育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社会发展的视觉情况,要以初中生为对象,开展相应的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政治思想教育等等。
2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德育中的渗透原则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引领学生正确学习的作用,是学生最为敬重的对象。而身为英语班主任,在英语德育的渗透教学中更应该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遵循德育渗透原则,全力推动德育工作的展开[1]。
2.1适用性原则
        对于初中阶段而言,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信念、理想会有较大的改变,“三观”也逐渐开始萌芽和发展,并尝试用道德观念、意识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每个同学的生理发育及心理发展都会存在不同,但是他们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不成熟阶段,会事物的认知较为片面性和主观性,自身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会出现逆反心理的情况。因此,班主任英语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应该对德育教学方案的适用性进行充分考虑,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情感态度等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并构建出条理化、系统化的德育内容体系,采取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自然性原则
        在德育渗透中,不能过于生硬和牵强,以免影响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从课堂教育的整体出发,根据英语教学特点,结合教学主题、自然的融入德育理念,让学生充分吸收到德育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如探究学学习、分组学习、集体讨论等。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互助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经常使用“Please”、“Thank you”等礼貌用语,通过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
2.3渐进式原则
        德育的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系统化、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德育工作进行渗透教学要以英语的教学特点为主以易到难的进行展开。

德育内容通常按照不同的层次贯彻在各门学科的不同阶段,虽然部分内容重复出现的几率较高,但是其教育广度和深度以及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能将其看成是简单的“内容重复”。在具体内容的渗透上,教师应紧紧围绕德育目标进行教学,在渗透层次和顺序上要尽量形成个体序列,遵循教育认知规律,以此为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的有序发展提供保证[1]。
3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3.1积极创建德育环境
        在德育渗透工作中,英语班主任可以加强日常交际用语的使用,为学生创建贴近生活的德育渗透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进行交际英语教学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贴近,并且具有易记、常用的特点,并且还具有文明礼貌特点。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记忆力,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2]。
3.2合理利用英语教材
        在新编初中英语教材中,其题材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并且具有真实性强和时代感强的特点,如环境保护、人际关系、名人传记等都渗透着德育。鉴于此,英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教材的这一特点,利用教材的思想教育来强化德育感染力,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水平以及观点等有全新的认识。如在七年级英语介绍的“My Family”这一课的教学中,这一教材内容是关于家庭的教育,所蕴含的是注重亲情、关爱父母的德育内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介绍,述说家庭趣事,让学生能够懂得家人之间的亲情关爱以及家人对自己的爱,然后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帮助[3]。
3.3以活动为主题渗透德育
        课外活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形式,如课前讨论、旅行、演讲等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如在七年级英语下册的“Our School Life”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分析探讨,做好引导角色,让学生对教材中或自己喜欢的课间休闲活动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科学娱乐的方法,并利用沟通交流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4]。

总结
        综上,在初中英语德育渗透中,英语班主任应该在遵循德育渗透的原则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渗透德育,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的影响,在自然舒适的学习环境中优化自身思想品质,在有序的渗透中形成有序的学习规律和思想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赵皓辰.探析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途径[J].好家长,2018,000 (015):P.122-122.
[2]张娅.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途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7,(4):19.
[3]杜玉妍.探析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途径[J].求知导刊,2019,(20):31-32.
[4]桂成燕.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德育中的渗透原则和途径探讨[J].成功:教育,2018,000 (007):P.135-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