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基础环节,对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美术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人文影响力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手工剪纸艺术教学活动,将艺术性和趣味性结合,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现代美术课程实践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剪纸艺术;教学实践
一、剪纸艺术渗透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是在民间生长和发展起来的,蕴含着深沉而富有韵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剪纸艺术不仅仅在中国存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剪纸艺术,只是可能没有中国剪纸艺术沉淀的时间长。通过展示不同国家剪纸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各个国家剪纸艺术的魅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重要的是育人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情感观念,使得学生心理和行为能够良性发展。而把剪纸艺术加入到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发挥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学生学习手工剪纸艺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念的树立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领略东西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文化多样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够对中国民间艺术有所了解,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手工剪纸艺术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利用合适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中,需要外界力量的引导才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这就对小学美术教学所选取的主题和素材有很高的需求,所选的作品必须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从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完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将手工剪纸艺术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就要选择合适的剪纸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要找到合适的剪纸作品,就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性,选择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同时在选取剪纸作品时,要注意到文化的多样性,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和西派当代剪纸作品最好都涉及到。这样能够在教学时能够更直观的让学生领略到中西方剪纸文化的区别,感受不同剪纸文化的魅力。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并不强烈,充满好奇心但做事没有章法。因此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模仿然后再创造。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性和兴趣点对美术课程的编排。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爱好来多样地选择剪纸作品,这些剪纸作品既可以是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也可以是新鲜奇特的。合理的课程编排,加上教师生动的引导,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能够使学生自发的动手模仿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课程作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艺术学科,是需要学生长期学习和熏染才能够达到美育目的的。因此将手工剪纸渗透到美术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两个课时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做成系列的课程安排,潜移默化的渗透剪纸艺术的魅力。教师不能仅仅只介绍一些生动形象的优秀作品,更要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的主体地位。
手工剪纸课程中,教与学的关键阶段是对剪纸作品的感受和欣赏。所以,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和欣赏剪纸艺术,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剪纸艺术。同时也要做好倾听者的角色,更多的去听学生的声音,感受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做好引导者和倾听者的工作。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办法深刻的理解剪纸艺术的内涵,所以不能寄希望于短期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彻底了解剪纸艺术,要将剪纸艺术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剪纸艺术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自己的剪纸作品,亲身去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有始有终的教学活动才能真真正正对学生产生影响。
结束语:
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剪纸艺术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增加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而且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提供了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魅力的新途径。为改善和优化小学美术教学形式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明确手工剪纸艺术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并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更好的将手工剪纸艺术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剪纸艺术在美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对小学阶段学生人文情怀、价值观念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建辉.如何把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J].考试周刊,2018(46):176-177.
[2]申晓彤,刘玉杰,李民.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