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运动的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对此,就初中生如何学好地理,笔者主要从挖掘网络资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多元分析和合理展开比较四个方面入手,展开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以期为学生学好地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生;学习方略
地理是一门让学生认识环境,了解自然规律,明确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学科。地理知识杂而繁琐,内容繁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要掌握多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将繁杂的知识连接起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素养。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此,开展初中生地理学习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挖掘网络资源,拓宽学习视野
网络媒体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强大的信息检索和共享功能,对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有着补充说明和拓展作用。但学生对网络资源开发、利用并不充分,部分学生仅仅只是依靠教材展开自学活动,这样的学习效率低下,范围狭窄,难以让学生得到实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挖掘网络资源,使其意识到网络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借助网络信息媒体学习地理的意识。
譬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针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学生只是借助教材中的静态图片和文字描述,难以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形成相对直观的认识,笔者在教学时,就向学生安排了搜集与地球自转、公转相关视频的预习作业,让他们就自己看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讲述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借此说一说他们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这样的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拓宽了他们的学习视野,有利于他们认识到网络信息媒体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二、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能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地理知识相对杂乱,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将各种知识进行一定的汇总与整合。教师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有利于降低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度,建立相关的知识框架,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譬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建立相关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他们,以“气候”为中心词,联系以前所学,以“地区差异”“原因”“人类活动”等为一级关键词,以“气温”“降水”“维度”等二级关键词……通过曲线的形式,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说一说思维导图对他们学习地理有何影响,感受思维导图在梳理知识,建立知识框架方面的作用,由此树立他们用思维导图整合地理知识的意识。
三、进行多元分析,培养综合思维
某一地理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要想学好地理,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以外,还要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用他们去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这样才算是将地理真正学到“家”,化为自身的实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多元分析,以此完成相关的学习目标。
譬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时,笔者就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先自行对“世界人口分布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再通过展示学生的分析成果,让其他学生对所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补充其中的不足,最后,笔者进行综合补充。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从气温和降水角度,对人口分布进行了分析,其他学生从经纬度上补充了该学生的分析结果,笔者则从人文角度进行了补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应该如何分析地理问题,趁机将多元思维传递给学生。
四、合理展开比较,深化认知程度
地理具有一定的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学生要想学好地理,需要具备一定的比较思维,即在学习地理时,有意识地对不同地域、不同现象等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他们之间的不同,深化自身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譬如,在学习“走进国家”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对日本和巴西进行分析,了解这两个沿海国家有何异同。这个过程中,他们从气候、自然灾害、人口分布、工农业等方面展开比较,对一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现象有了清晰的认知,比单纯学习一个国家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这样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国家地理认识的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了比较法在学习地理方面的助益作用,对提高他们地理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地理有多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各种地理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特性,将各类学习方法教给他们,使其主动挖掘网络资源,拓宽学习视野;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进行多元分析,培养综合思维;合理展开比较,深化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努力掌握各项地理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地理学习水平,进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军红.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104-105.
[2]任茜.用有效记忆提升初中生地理课堂学习的效果[J].华夏教师,2019(1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