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美术差异性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孙翠梅
[导读] 在小学阶段中,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弱
        摘要:在小学阶段中,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弱,且个体性较强,同时不同年纪在对于美术的教学上教授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为了更好的顺应孩子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探索与研究更适合孩子的美术教学方法,以此让孩子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去。
        关键词:小学美术;差异性教学;探索;策略;创新课堂
        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在教育方面也呈现出改革与创新的趋势。依托于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小学阶段中越来越强调对于孩子的全面培养,因而也加强了对于小学美术的重视程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在这个阶段丰富对于美术的知识,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以现代思想为融合,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有趣的课堂,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小学美术差异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健全的美术教学体系
        纵观小学美术,我们不难发现其美术体系的不健全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术教师资源缺乏,拥有专业知识以及素养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样就会导致学校在对于美术教师的要求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中对于美术的理解与讲授就会出现错误或误差,进而影响课堂效果的呈现,甚至会影响学生对于美术的解读以及相关能力的形成,无法从美术课堂中获取更多有效的资源。小学美术的设立之初意在让学生形成对于事物美的发现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对于其专业度并没有很高的苛求。但是即使要求不高,也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知识的储备,以此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另外,家长对于学生该方面的培养与影响也存在欠缺,家长没有形成重点培养的观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能力方面存在偏移,从而使得学生对于美术逐渐丧失兴趣,最终影响其能力的形成。
        (二)美术教育资源投入不够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中,实践课占据主导,课程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亲手操作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通过自身创作,逐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这也就是相关能力培养的基础。而实践课的开展所需要耗费的人力与物力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与开支,同时在一些模型与教具上也有相应的支出,由此可见所需资金较多,因而一些学校很难开出这么多的费用来支撑美术课堂的开展。
        (三)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虽然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但就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其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要部分,所以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得不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小学阶段中,正是学生思维启蒙的重要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美术课堂的开展能大幅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与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适当的改变教学模式,积极的进行创新与变革能有效的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能更好的进行美术课堂的开展。
        二、小学美术差异性课堂教学优化对策
        (一)教育环境的改善
        教学资源的缺乏是小学美术教育停滞不前的一项重要原因。一方面学校要起到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对于美术课堂的支持与建设。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展现出更好的美术课堂,改善教育环境。


        (二)教育体系的完善
        在教育系统的完善中,第一是需要教师加强管理,时刻关注学生对于美术学习进度的掌握与把控,做到加强管理,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到更多,收获更多。二是要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的心态发生转变,更加认真的去对待美术课堂,在这其中激发更多的可能,同时在这种状态下,也会使教师产生动力,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课堂中来。
        (三)以人为本的观念
        在家长方面,家长要起到积极作用,在学生心中,家长的影响必不可少。因此,当学生学习美术时,家长可以进行鼓励,让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逐渐投入其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美术作业的完成,通过家长的参与让孩子更加懂得发掘美。在教师方面,教师要做到善于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这个过程拓展思维不断丰富自身的美术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满足学生当下发展的教学计划。例如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因此好玩性较强,教师要顺应这一特性适当开展户外实践课,让学生走出课堂,以大自然为依托,进行对于美术的探索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动手能力,通过玩学结合的方式,让孩子融入课堂,激发对于美术的兴趣。同时将课堂设在户外,也能很好的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属于自然的美好以及灵感。与此同时,就美术这一门学科而言,感性思维较强。这也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采取正向的教育方法。例如当学生呈现画作时,教师要依据年龄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于美术作品的要求,对于一些问题,教师要委婉的提出并给出专业性意见,让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完善与发展,同时教师还要说出画作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属于自身的美术特色,以此更好的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去。
        (四)重视美术课程,改善教育资源的投入比例
        在美术教育推广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于美术的关注度,提高对于教学资源的投入,让美术课堂得到更加完美的呈现,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另外还要不断提升美术课的地位,杜绝其他课占据美术课的情况,让每个学科都呈现出一种平等的状态,逐渐消除不同科目的差别,以此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促进全面发展。加强美术教育资源,能更好的提升美术课堂的质量,也会让教师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五)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模式
        教师要加强对于课堂的创新与研究,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的设定与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创新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较为单一枯燥,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程度降低,因此其吸收程度也不理想。面对这种问题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永远保持好奇心想要去探索与学习,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不断扎实美术基础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美术的改革发展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多方进行努力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中通过对于美术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能力与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推进其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汪咪.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崔兴.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杨艳.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课的延展与探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