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四个维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潘丽新
[导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被各个领域所接受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被各个领域所接受。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也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的使用也在学校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来展示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观察生活的热情,有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进行融合是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引言: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进行结合,有着许多的优势,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快速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将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将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的意义
     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视觉性,一些美术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这样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还会使一些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但将现代技术与小学美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将美术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多媒体有着直观、生动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动听的音乐、精彩的视频,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学习美术时,感受到美感,以此让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有着一定的提高。
        二、将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式
        (一)运用微课视频
        小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方式来让他们进行学习。因为微课能够让美术中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将一节课中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是重、难点以短视频的方式制作出来,这样的课程虽然只有十分钟,但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声情并茂的教学,还能够改善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样也可以使美术课堂的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例如,以人教版一年级下第十三课《各式各样的水果》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程时,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水果通过微课来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水果的特征、颜色等,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用橡皮泥捏出视频中的水果。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更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知识,还愿意亲自动手去制作水果,进行使美术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
        (二)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会生活的地方,据统计显示小学生性格的养成大部分都会受到课堂环境的影响。课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思维的效果,在良好的艺术创造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会积极地去发现美,去欣赏美,从而增强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而信息技术能够将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美术知识,让他们更好地消化知识。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是必要的,这可以让教师将课堂上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动态、立体的展示出来。这样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增加。

例如,以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二十课《认识图形标志》为例,教师可以将平时常见的一些图形标志整理出来,然后在美术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让他们说出这是哪一个图标标志,然后让他们讲解这一图形标志的意义,这样的课堂环境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识别和运用这些图形标志。
        (三)构建自主交流的平台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这可以让教师开心地教、学生开心地学。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利用技术的优势,创建教师与学生可以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与学生有着平等的地位,这样也会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讲解知识时,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与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教师在播放后,可以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讨论,同时在这种氛围下,也方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对美术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让学生能够对展示出来的美术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让自己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例如,以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五课《色彩的明与暗》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明的颜色,如黄色、红色、橘色等和暗的颜色,如黑色、青色等,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颜色,讨论这种颜色是属于明亮的颜色还是暗淡的颜色。教师也可以指出明亮的颜色和暗淡的颜色各有什么作用,以此让学生对颜色有更好地理解。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的教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变,以此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发散,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传统的美术鉴赏课学习中,教师会在黑板上画出作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对作品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让学生欣赏到生动、色彩鲜明的作品。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这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增加。例如,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第三课是《花地毯》,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向他们展示经常能看到的花,然后教师可以问他们喜欢的花是什么,并让他们画出这些花,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这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他们更轻松地理解美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运用微课视频、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构建自主交流的平台等方式,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进行融合。
        参考文献
[1]唐慧.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4):84-85.
       
[2]李岩. 微课助推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J]. 文教资料,2019(06):100-101.
       
[3]刘丽.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初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6):62-63.
[4]刘娟. 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运用[J]. 中国民族博览,2018(05):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