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小学英语课堂朗读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邓敏芳
[导读] 朗读,即出声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经之路
        摘要:朗读,即出声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机会大大增加,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如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便要全面组织朗读教学,让学生多朗读,使其渐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本文将从布置课前朗读任务、丰富课堂朗读指导、完善课后朗读练习三个角度来分析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寄宿学校、小学英语、朗读习惯、培养策略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普遍会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保证学生可以准确翻译课文,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知识、句型知识,旨在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此过程中,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很少会组织朗读训练活动,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让小学生逐步形成朗读能力,可以切实优化学生的英语语感,使其能够从语篇角度去解读文本、翻译文本,更易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对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便要积极组织朗读训练活动,且要利用寄宿制学校环境全面拓展朗读训练范围,促使学生及时养成良好的朗读行为习惯。
        一、布置课前朗读任务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让小学生把握好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便要切实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其自觉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其中,在朗读练习活动中,丰富的课前预习活动也十分重要,可促使小学生自觉展开英语朗读练习,使其积极调整英语语音技巧。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及时布置课前朗读任务,且要组织学生一同展开朗读练习。
        本校实施寄宿制度,而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行为习惯,笔者就申请每周开设两到三个课时的早读课,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朗读练习。早读课一般是在每日早饭结束之后进行,时长在半小时之间,小学生要认真参与早读课,积极参与朗读训练。另外,笔者也会监督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使其在预习时自主朗读。就如在“Famous people”单元教学中,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朗读本单元的词汇知识、对话内容与课文资源,使其积极学习规范的英语发音技巧,学习单元新词的发音规律,初步积累朗读经验。只要长期坚持,本班学生则可形成一定的英语语感,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其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在寄宿制学校教育背景之下,笔者就会利用空闲时间到学生寝室、教室内去观察本班学生的课前朗读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及时朗读,监督学生完成课前朗读任务。
        其中,有一个学生为人懒散,虽然很聪明,但是玩心很重,虽然多次保证自己会独立完成课前朗读任务,但是却总是“阳奉阴违”,很少按时完成课前朗读任务。面对这个学生,笔者就利用寄宿制学校的师生互动优势去指导学生,多次与这个学生沟通,确定了每日课前朗读时间、地点,笔者会实时监督学生,确保这个学生可以及时参与课前朗读活动。日子一长,这个学生也渐渐养成了课前朗读习惯,每日都会抽出至少二十分钟的时间去朗读英语文本。渐渐地,这个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有了明显变化,且英语发音越来越标准、越来越准确。对此,笔者也会及时激励学生、赏识学生,希望学生能够形成英语学习自信,使其越来越自主地参与课前朗读活动。
        二、丰富课堂朗读指导
        课堂一直都是最为关键的教育场所,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行为习惯同样也需要通过丰富的课堂指导得以实现。在培养小学生朗读行为习惯的实践过程中,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重构师生关系,切实突出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实践,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朗读问题因材施教,利用丰富的课堂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把握丰富的朗读技巧,稳步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就如在“Travel abroad”一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笔者就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本班学生需按照自己的阅读理解去朗读课文,注入情感,由此则可呈现出多元朗读实践成果。比如,有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使用了充满向往、憧憬的语气,利用课文内容表达了自己对世界万物的好奇,以及渴望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景;有的学生则使用了愉悦、轻松且自在的语气朗读了课文,表达了自己在阅读课文时所产生的愉悦心情。对此,笔者会及时肯定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
        然而,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本班小学生在生活中是很少使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不少学生都存在乡音问题,发音极为不标准。面对这一学情特征,笔者也会在课堂上针对连读、略读、重读、轻读等各个朗读技巧进行朗读指正,帮助学生调整语速、断句问题,使其及时形成良好的朗读能力。比如,本班有一个小学生便经常混淆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经常按照汉语思维去拼读单词,而这显然是无法正确朗读英语单词、英语文本的。对此,笔者就专门针对英语音标组织了语音辅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了音标朗读活动,客观对比了英语音标、汉语拼音的区别,让学生保持警醒意识,使其能够按照英语音标的拼读规律去朗读英语单词、英语文本,也希望学生能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再者,由于不熟练,本班有一些学生并不擅长使用略读、连读技巧,导致他们的英语朗读声音十分僵硬,经常卡顿。对此,笔者便引导学生整理了连读、略读技巧,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速度,使其在朗读实践活动中全面进行英语探究。
        三、完善课后朗读练习
        要想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朗读行为习惯,还需要组织丰富的课后朗读训练活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且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与学生还要完成其他的基础知识教学、课文理解探究等学科任务。在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日常活动便是在学校中完成的。这就便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全面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安排,监督小学生自主完成课后朗读练习任务,使其真正实现全面成长。如此,则可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朗读实践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为了切实优化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笔者就组织了“每日一读”活动,并为此整理了丰富的英文诗歌、英语短篇故事、英语文章、英语童话故事等等,要求学生每日挑选相关资源进行朗读练习。如此,则可切实丰富学生的英语朗读经验,使其形成良好的朗读能力。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可随时到办公室与笔者沟通,阐述自己所陷入的朗读误区,笔者会及时帮助学生,指出相应的朗读问题,引导学生自觉修正朗读技巧。
        每一日的课外活动,笔者都会询问学生是否有其他的学习、生活安排,而一旦确定学生是空闲的,笔者都会鼓励学生自觉展开英语朗读活动,且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也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活动。比如,笔者每月都会组织一轮英语情景剧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分组,使其积极参与到英语朗读实践活动中。在此类趣味活动中,小学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还可自主设计具体的肢体动作,有兴趣的学生还可利用生活物资去制作表演道具。然后,小学生便要与同伴积极进行角色表演练习,感受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说话音调与表亲行为特征,而这就可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还可使其爱上朗读、爱上英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行为习惯可以及时改善小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让小学生及时取得学习进步。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将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的朗读实践活动整合为一体,切实丰富学生的朗读经验,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新琴.让英语课堂“读”放光芒——小学英语朗读教学初探[J].新教师,2016(07):68-69.
        [2]叶红.高效课堂 朗读先行——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朗读教学[J].名师在线,2018(11):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