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每次布置习作任务,学生们都会唉声叹气:怎么又是作文!学生们厌恶习作、畏惧习作。如何攻克孩子们的习作难关,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呢?我尝试着,探索着……
关键词:循环采蜜;尝试;提炼蜜语;探索
一、“循环采蜜”的尝试,让习作信心萌发新芽。
1.新的尝试开始了。我们班平时都是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共有十个小组,因此我提议组内成员开展“循环采蜜”活动,每天每组由一位同学负责“采蜜”,“采蜜”的内容就是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趣事、奇事或谈谈一天的感受,要求“采蜜”内容真实具体,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个提议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大家都很期待,很快这个小小的流动的采蜜本就在学生们手中传递开了。
2.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循环采蜜”的尝试无形中促使了学生们养成细心观察和学习的好习惯。我注意到他们在各科的学习中更用心了:科学课上能够专心地完成实验,细心探究实验过程和细节,原来是为了在采蜜本上能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美术课上画好画之后对画面进行精雕细琢,原来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能在采蜜本上写出自己内心快乐的感受……没想到一个改头换面的小小的“循环采蜜”本让学生改变如此之大,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3.浪花小明星诞生了。“循环采蜜”能持久有效的坚持下去吗?我思考着,于是激励机制也随之诞生了。结合学校的“海韵教育”大主题,用浪花币可以去学校奖品超市兑换奖品或满足一次心愿,只要每次采蜜内容被评为优秀就能得到三朵小浪花,良好得两朵小浪花,一般只得一朵小浪花。每周依据得浪花的多少,组内评出“浪花小明星”,每月全班再进行一次总结,评出“优秀循环小组”。被评为“优秀循环小组”的,这个组全体成员的名字就会被光荣地写在“班级浪花榜”上,同时组员们还可以拿着自己得到的浪花币去学校超市兑换奖品或满足一次心愿,这种奖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采蜜”热情。
4.最期待的时刻。后来,我还发现每天发采蜜本的时候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拿到采蜜本的他们总会迫不及待地翻开查看今天得了几朵浪花,每次看到这样的镜头,我总在一旁暗自窃喜:这个方法真管用!看来他们不再害怕、厌恶写作了,而是非常期待写作了。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循环采蜜”的使用,不仅缩短了我每天批作业的时间,而且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们不再象以前那样厌恶、畏惧习作,相反现在对自己每周采蜜的那一天非常期待,平时大家积攒了很多“蜜”,都想一展身手!因此写作兴趣大大提高!
5.家校合作,坚定信心。这个流动着的小本子,他的读者不仅有老师、同学,还有家长。家长们的参与让学生们的表现欲更强,学生们都希望得到家长在本子上的优秀评语。瞧,家长们在学生们的采蜜本上这样写到:昀昀同学,你这次的“采蜜”不仅字写得漂亮,内容也更充实了,继续努力哟!菁菁同学的“采蜜”写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我看后都感动得流泪了,不愧为小作家;嘉嘉同学家长这样写到:自从有了这个流动的小本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空暇时间也爱看书了,希望这种“采蜜”一直持续下去,感谢老师的精心设计!家长们热心的参与,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暖人话语,更加激发了孩子们的习作欲望,同时鼓舞了我坚定下去的决心。
我发现每天批改学生采蜜本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刻。从孩子们的“采蜜”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张张稚嫩、灿烂的笑脸,真正体验到学生们“采蜜”时的用心。学生们的作文里不再是无话可说,不再是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不再是以前天天都要写日记时的那种“流水帐本”。
这个小小的流动着的“采蜜本”它丰富的内涵远远超过了外在的形式,孩子们的习作信心终于萌发新芽了!
二、“提炼蜜语”的探索,让习作教学插上了心灵之翼。
如果说“循环采蜜”树立了孩子们敢于动笔、乐于写作的信心,那么“提炼蜜语”便是通往习作成功之路的必经之路。“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人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反复不断的修改提炼,既能让学生从他人的文章中汲取营养,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人格,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教师示范,典型引路。我每周从学生的采蜜本中找出几篇质量不等的习作,先在全班朗读,通过让学生总体感知,找出共性问题。例如:“采蜜”内容与要求是否相符,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等。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台将“采蜜”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从细处下手,由学生找不足之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流利。根据学生提示我运用修改符号对习作进行增、删、改、调等示范批改,并用红色的横线、波浪线等把学生“采蜜”中的好词、佳句“提炼”出来,在旁边注上激励性评语。例:这个比喻句用得生动形象,老师都被感动了;排比句用得及时,使表达更鲜明具体了;你还学会用过渡句了,真是太棒了!……当然,对于质量较差的“采蜜”,我也力求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增强学生“采蜜”信心。
新《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我的示范批改,学生们已从具体实例中掌握了修改符号的用法,明确了修改标准,也该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所以,我就把“提炼采蜜”内容的任务交给了学生。
2.学生分组“提炼”,团结合作。在我的示范引领之后,接下来小组四人共同“提炼”,针对同一篇“采蜜”组员之间先各抒已见,然后集思广益,讨论如何修改。批改中遇到优秀作品和精彩片断,就在班上示范朗读,让学生共同品味欣赏,学习别人的长处;遇到质量稍差的作文,哪怕是用得一个生动的词语,学生们也会为这一闪光点而点赞、喝彩,以此激励学生们的写作信心。每次组上开展完“提炼”活动之后,都会评出发言积极的组员并奖励浪花币,同时全班还要评出“最佳提炼小组”,在浪花榜上点赞,让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自我“提炼”,逐渐内化。这一环节是最难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前面老师和同学的“提炼”做铺垫,个人只要根据提示,重新整理思路,学习别人写作成功之处,再作进一步“提炼”,习作质量就会越来越高。改完之后再次请教老师,再次读给家长听,然后接着“提炼”。如此经过一次次的“提炼”,学生们终于理解了“好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个深刻道理了。“提炼蜜语”再次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我们培育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作为引路人我们只有认真去读这本书,才能读熟读懂; 只有用心去品这本书,才能品出书的韵味; 只有用爱不断去滋润这本书,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呵护孩子们在尝试“循环采蜜”之后萌发的写作嫩芽,一起扶持在探索“提炼蜜语”之后坚定的写作信心,让我们的习作教学插上心灵之翼,展翅高飞!
参考文献:
[1]李日伟. 让教学大鹏展翅高飞[J]. 学术评论, 2007, 000(007):P.39-40.
[2]郑龙娃. 家校合作有效策略初探[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7):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