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 润物无声 ——谈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常艳萍
[导读] 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德育教育放在班级管理的首位
        摘要: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德育教育放在班级管理的首位,才能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进而促进学生行为素质的不断提高。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就要发挥德育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强集体思想建设,营造一个品德优良的班集体环境,从而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作为初中班主任,要发挥带动管理作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将德育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灵魂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当中。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重要性;途径
        1.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在班级管理中推行德育教育已经受到更多班主任的认可和推广。只有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从思想意识、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中全面的进行自我约束,才能够积极有效的推进班级管理工作,学生通过规范自身,从而形成班集体的良性循环管理氛围,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班集体的集体观念、班风班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2.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1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和理想思维模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树立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运用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德育教育中鲜明的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和行为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通过对于事件的看法和想法进行是非的判断,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模式。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理性基础[1]。
        2.2促进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
        对学生实行的德育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全盘接受和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接受,将接受的那一部分德育教育逐渐的转化成为品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并知道自己的道德判断。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的过程。将被动教育与自我德育教育相结合,进而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德育教育没有体现出这一点,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的德育教育也将是徒劳,学生根本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德育教育,更没有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3促进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学生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形成一种更加包容的心态,在德育教育中,通过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对班集体中的班级意识也会更加重视。通过加强自身的道德约束、行为约束、价值体现等行为,完成班集体的团结意识,为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大局意识和整体素质,提升学生的大局观意识和人生格局。
        3.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1初中班主任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的德育修养
        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待事情的观念,但是对于自己尊敬和喜爱的人也会进行模仿。初中班主任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可以成为学生行为处事的模仿对象,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充分的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观,激励学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初中班主任也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只有自己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2]。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及时的挖掘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让学生的身心成长得到更好的进步,同时班主任也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心里状态和心理需求,抓住学生模仿的心理驱动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环境。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班级地上有一些纸屑、垃圾等现象,有的学生会不注意、有的学生会假装看不见、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会主动地将地上的垃圾 纸屑捡起来。这时候班主任就可以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的行为意识,将地上的纸屑、垃圾等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面,学生看到班主任都帮助自己将垃圾放到垃圾桶里面,维护班集体的环境,自己也会不好意思。通过班主任的带动和影响,在看见地上有垃圾的时候,就会自觉的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中,而不是假装看不见或是任由垃圾在地上。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班主任积极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和启发,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发挥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主观意识。


        3.2开展心理德育教育,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
        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的班主任,除了对其进行文化知识学科的教授之外,也要加强重视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严重、心思敏感,教师只有从心理上加强重视,做好学生心灵上的老师,才能够为学生策划积极的人生道路和观念意识。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心理还不完善,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使学生能够有健康、积极的品质,教师就要时刻维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采取合理、怀柔的方式,为学生的心理做出正确的指引,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合成点奠定良好的基础[3]。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情绪时刻会产生波动,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加以积极的引导。例如,有一天一个学生跑来办公室告诉班主任说,学生小A与语文老师吵起来了。班主任听到后马上去了解情况,学生小A的情绪特别激动,与语文老师两个人僵持不下,这时班主任将小A带到了办公室,了解情况。
        班主任:你怎么火气这么大,说说为什么?
        小A:语文老师说我没有写作业,但是我真的写了!
        班主任:然后你和语文老师就吵了起来?
        小A:他不相信我,还说我的作业是抄的别人的,我气不过,顶撞了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就凶我!
        班主任听到这里,基本明白了怎么回事。
        班主任:那我问你,你之前有过不写作业吗?
        小A听到这,默默得低下了头。
        班主任:正是因为你之前有过不写作业的先例,语文老师才会对你怀疑,要不怎么会误会你呢?
        班主任:这样吧,你先回去想一想,想通了再来找我。
        小A回去之后,经过自我检讨,放学前又来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
        小A:班主任,是我错了,不应该和语文老师顶撞,你代我和语文老师说一声对不起。
        经过班主任对双方做思想工作,及时的化解了师生之间矛盾,消除了师生之间的误会和隔阂。由此看来,只有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和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只有学生肯定了教师的说的话,才能配合班主任的管理,让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3.3创建一个师生关系平等的班集体
        在当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大环境之下,班主任首先就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点,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新时代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于语言的承受能力较差,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可以和学生做朋友,创建一个师生平等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和了解到班主任的管理状态。
        例如班主任和与学生开展一个“今天我是班主任”的活动,让学生全部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当中来,学生轮流扮演班集体的“班主任”角色。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担当,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学生通过“班主任”的扮演,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提升班级的团结意识,促进班风建设和德育教育。
        4.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灵魂和基础,班主任要将德育教育贯穿到班级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是当下新时代每一位德育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的德育修养。开展心理德育教育,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创建一个师生关系平等的班集体,让德育教育有效的注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以期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省香兰.谈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0(11):169-170.
        [2]周国保.浅析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践行途径[J].名师在线,2020(06):58-59.
        [3]夏佳.浅谈如何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J].职业,2019(15):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