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词的英译谈起——回环诗英译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 高丽萍
[导读] 本文挑选了几首经典的回文诗词进行英文翻译,包括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回文诗
        摘要:本文挑选了几首经典的回文诗词进行英文翻译,包括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回文诗。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国回文诗英译的节奏、韵律和意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回文诗;英文译诗;语序变化;往复连贯
        提到中国的翻译家不得不说参加了朗读者的耄耋老人许渊冲老先生。他的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评委、女诗人Vallquist,也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先来欣赏一篇老先生的经典译作: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 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字数不同,英译的行数也不一样。这正是许渊冲翻译的信条: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的是文学翻译不是文字翻译。他正是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集毕生翻译之经验加以发展,提出了自成一派的翻译理论"优化论",用"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论:"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是译诗的目的论。
        凡是译者都知道译事之难,相比之下,诗歌讲究格律音韵,自然是难上加难。唐诗宋词博大精深,理解已属不易,况且要译成外文,其难度可想而知,非大家焉敢问津?译诗不同于云山雾罩的空头理论,可以用些似是而非的时髦术语蒙混过去,译诗是要一字一句明明白白地与原文对照的。
一、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回文诗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读起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先来欣赏浓缩版的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
        这十四个字很难索解,说它是两句诗,可上下两句很不协调,说它是一句美言,前后也不甚搭调,到底该如何解读呢?不要怀疑你的水平,因为当初它刚刚被创作出来时也是难倒了一片人!它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苏轼前去秦观家拜访,恰逢时值秦少游出门游玩,少游闻讯便写下这十四字寄给了苏轼。
        在场的众人看到字信都非常迷糊:不是托信说事,也并非卖弄学问,秦少游这番是作甚?只有苏轼哈哈一笑,解出了精妙: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它就是秦观所作的《赏花》,后世提起回文诗必定落不下《赏花》,可见它的著名程度。创作回文诗,用“钩心斗角”来形容较为贴切,“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要做到情意双全,尤为难得。不过在回文领域,他们的诗词都无法与上面这一首媲美!
        似此回环的诗句,英译也要求往复连贯。我们试译如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英语可译成:
        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 not knowing that the oriole is lurking behind.
        庄子故事中,本来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雀啄螳螂,弹弓在后;弹击黄雀,斥逐在后。庄子讲,他在栗园游逛,看见要啄螳螂的黄雀。就想拿弹弓瞄准打它,忽然看守栗园的人跑来,骂庄子闯进栗园,以为他要偷栗子吃。这就构成了一个往复回环的链条。
二、古诗词的回环章句英文翻译---李白名作《忆秦娥》
        李白的《忆秦娥》有类似的回环往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如果我们联想到,汉阙残阳,紧随着秦楼新月,那么从一夜“箫声月影”到年年的“灞陵伤别”,再从“灞陵伤别”到无数“月影箫声”之夜,缠绵悱恻的循环图景便更加完满了。
       
        忆秦娥
        李白(盛唐)
        箫声咽,
        秦娥梦断
        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
        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To the Tune of Yi Qin Er
       
        How sadly the flute keeps sobbing away!                                  
        Awakened from dream is a Qin Town maid,
        Who finds her loft in moonlight faint.
        In moonlight faint the Qin Town’s drear;
        Its willows as verdant year after year,                   
        As by Baling Road when off was her dear (1).           
       
        On Pleasure Plain it’s autumn late.(2)
        She aches for word that shouldn’t be delayed (3)
        Through posts on roads from olden days.
        O ne’er a word through the ancient posts —
        In westerly wind, the sunset glows,
        O’er royal tombs like barren knolls.
        (1) Its willows (are) as verdant year after year, as (they were) by Baling Road when off was her dear.  其中 Baling“灞陵”,汉文帝陵墓,在长安东(Qin Town 指该城),近有跨越灞水(渭水支流)的灞桥,旧时送人东去在此折柳赠别。
        (2)  Pleasure Plain,即“乐游原”,在长安东南,这里既可登高远望,又可俯临清池(曲江池)。
        (3)  word 表“音信”本不可数,aches for word 痛切盼望信息。下 never a word 强调“只字皆无”。
三、中国现代派诗词中的典型例句英译
        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似此回环的诗句,英译也要求往复连贯。我们试译如下:
                断章    
        卞之琳(1910-2000)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Fragment
        Here standing on a bridge you were watching the sight,       
        There a sightseer on a balcony watching you at quiet.(1)
        Now the moon is trimming your blinds with her beams,(2)
        And you come to trim some dreamer’s dreams.(3)
(1) 卞之琳, 诗人兼翻译家,曾任教于四川大学、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西南联大、北大等校。他是中国新诗现代派的开拓者。他运用省略、跳跃、多视角、多层次的新颖笔触,探查生活中的哲理。本诗短短四行里,凝聚了前景与隐情、偶然与随后、无意与有心、闲适与执著等往复循环的关系,显示人世链条牵引着万象。言近旨远,寄托幽深。可惜他后期诗作很少,但可喜他成为外国文学特别是莎士比亚研究的专家。
        固然,唐代李商隐已有“巴山夜雨涨秋池…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的连环佳句,北宋苏轼有过“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的回还警语,在白话诗歌中,却是卞之琳把“联珠”手法发展到这样一联再接一联。而且,这四句诗,长短虽不大整齐,却暗含着完全对应的节律,即每行四“顿”,四个句读节拍。首行“看风景”与末行“的梦”押韵。
        我们的英文译诗也安排了一二行和三四行的韵脚,并使用每行四个轻重节拍(抑扬格四音步)的诗行。前节 sight 与sightseer、watching 与 watch、bridge 与 balcony 上下对应。
        (2) 中文句中的时间关系,全靠意会。而英文则要由动词的时态形式明白表示。上文用了you were watching; 这里使用 the moon is trimming,区分了过去与现在,暗示着前因与后果。blinds 可指百叶窗或窗帘,用它而不用window,因为主人现已睡下,装点窗户和装点别人的梦,这些自己全都一无所知。令其入梦,看来只是做梦那人的责任。
        (3) 后节除 trimming 与 trim、your 与 you 前后呼应外,还有 blinds 与 beam、dreamer’s 与 dreams 的辅音头韵(同声),也起着连贯作用。
        回文诗比较小众,多数文人都爱吟风弄月却不喜欢动脑筋挖心思逐回文。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回文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所以可以讲究语序变化,才有了绵延无尽的回文手法,至于英语等多音节语言就达不到这样的意境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秉承翻译大家的翻译理论,对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翻译与创作,"翻译腔"和"四字成语",中西文化的差异,都要兼容。正如许渊冲老先生坚信的英译标准--"三美"--音美、形美、意美,高标准的进行翻译创作,为向全世界准确的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追忆逝水年华 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许渊冲 : 三联书店,1996 G64-539 X910
2.《翻译的艺术》?许渊冲 著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I046 3
3.《李白诗选》许渊冲 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4.《Tang-Sang Lyrics》许渊冲 新加坡EPB出版社 1996
5. 《苏东坡诗词新译》许渊冲 香港商务 19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