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转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杨珍梅
[导读] 农村小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厌学现象,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利
        摘要:农村小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厌学现象,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利。导致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因此想要找到有效的转化措施也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本文对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转化措施,希望能够为农村小学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转化措施
        厌学就是学生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对学习产生负面抵触情绪。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厌学其实就是学生利用消极的方式来对待相关的学习活动,厌学心理的出现将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以致丧失学习信心,恶性循环之下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只有找到学生厌学的成因,才能提出针对性的转化措施,从而为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
        (一)社会环境影响
        农村小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信息爆炸时代,农村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多,有些学生会受到某些人宣扬的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等负面思想的影响,致使部分农村小学生开始质疑读书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容易生出厌学心理。此外,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农村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部分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些都会导致其出现厌学心理。还有一些不良商家将网吧、游戏厅等开在学校附近,小学生自制力不足,有人甚至逃课去这些地方玩耍,荒废了学业,学习成绩下降之后就自暴自弃,以致出现厌学心理。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
        农村小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可否认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性,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如果采用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长期下去也容易让学生出现厌学心理。部分农村小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时缺乏逻辑性和感染力,而且自己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些都会让其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从而生出厌学心理。此外,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课堂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缺乏激励性语言,让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来肯定自己的价值,部分教师甚至会使用一些批评性的语言进行课堂评价,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导致其出现厌学心理。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
        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对其教育问题并不重视,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也就疏于监管,在家长的影响下学生自己也会对学习予以轻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其出现厌学心理。部分家长则是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在其日常生活中除了学习基本上就没有别的事情,他们的玩乐时间甚至也被家长剥夺,长期下去也会让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出现厌学现象。


        二、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转化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想要减缓、消除农村小学生的厌学心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的审核和监管,保证传播的信息是正向性的,防止其对小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引导舆论导向,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这样可以对小学生形成正面影响,有利于减缓、消除其厌学心理。同时还要加强对学校周围娱乐场所的监管,防止小学生沉迷于这些场所而形成厌学心理。相关部门要加强社会宣传工作,积极在社会上宣扬一些励志故事、感人事迹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也有助于减缓并消除其厌学心理问题。
        (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农村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应当注意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当学生对学习生出较为浓烈的兴趣后,其厌学心理自然会随之变淡或消失。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让其感受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样也有助于减缓或消除其厌学心理。此外,农村小学的教师还要注重课堂评价的正确运用,利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尽量不要使用批评性的语言进行课堂评价,这样也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
        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应当转变教育方式,对其学习问题给与适当的重视。家长应当配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监管,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也有助于减轻其厌学心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而是要注意张弛有度,给与学生必要的自主空间,防止其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厌学心理。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外,还应当对其身心发展给与关注,及时了解其所思所想,并且对其进行必要的开导,这样也有助于减轻其厌学心理。
        综上所述,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厌学问题,导致厌学出现的原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为了减缓和消除农村小学生的厌学心理,政府部门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志才.乡土文化视域下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9(17):250-251.
        [2]包彦荣.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对策的调查[J].学周刊,2019(0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