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插上快乐的翅膀 ——以六年级上册为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梁艳媚
[导读] 统编教材按照“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体系进行编排
        摘要:统编教材按照“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体系进行编排,格外注意语文课向课外阅读的延伸,特别是“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设置直接指向了整本书的阅读。在每册教材里都编排了课外阅读的相关内容,分别以低年级“和大人一起读”、中高年级《快乐读书吧》栏目贯穿始终,将不同文体内容、阅读习惯和方法分册分布,形成清晰、完整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整本书导读课、阅读单、思维导图、读书会和拓展延伸等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并养成阅读习惯,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让读书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  策略  统编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曾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基于此,统编教材着重凸显“读书意识”,明确地将“课外阅读”作为单元的一个板块编入教科书,每个学期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顾名思义,什么是“快乐读书吧”呢?根据其 发音不同,有两层含义:名词“吧”,是一个开展 快乐读书的地方;助词“吧”,表示语气,有提议、要求的意思,倡导大家一起快快乐乐地读书!
         一、全书导读,切入主题,激起阅读兴趣
        1、以封面目录切入
        “快乐读书吧”自二年级起,逐步提示学生关注封面、作者、目录等读懂一本书,这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是对整本书导读切入方法的提示。封面是一本书的“名片”,阅读封面往往是打开一本书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从封面中的书名、插图去推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场景等。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封面,阅读时说出获得的信息。一般来说,学生从封面的彩图中,可以推测本书的主要人物是童年的阿廖沙,题目中“童年“一 词也提示了学生这本书写的成长阶段是童年。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而目录的阅读分为三个梯度:首先,学生阅读目录,大体感知书中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从关注人物的角度,找一找本书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个,围绕谁展开的情节最多;
        2、从片段切入。
        在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引用了《童年》中阿廖沙与外祖母初次见面的经典片段。从阿廖沙与外祖母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母慈祥、对阿廖沙爱护有加的性格特点。片段中对阿廖沙悲惨的现状奠定了全书悲剧的基调,而阿廖沙的提问,以不到十岁的孩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又为这个悲剧蒙上了天真烂漫的色彩。
        3、从书评切入
        可以出示一些名家对这三部小说的点评,从名家的点评中了解这三部小说的文化价值,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德国]罗莎·卢森堡
        二、授之以渔,触类旁通,提升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激发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逐渐形成语文思维能力。因此,教师 可利用阅读单,根据学生阅读的图书,设计一些阅读话 题,搭建一些简单好玩又有创意的思维支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这样,既能有效掌握儿童阅读的真实状态,又能为学生深入阅读提供帮助。
        (一)利用阅读单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阅读单能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有效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在阅读整本书之前,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表格(表一),让学生结合封面、封底等进行观察,获取整本书的基本信息,达到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目的。
         (二)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计思维导图来让学生将目光集中在文本的主要内容上,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童年》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一本长篇自传体小说,全书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真实地描述了主人公苦难的童年。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童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不容易分清楚,但他们都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弄明白他们和阿廖沙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分清了。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思维导图,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梳理清楚,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清书中脉络,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三)设计阅读单梳理统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笔者借助“阅读单导读”,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从而明确阅读时间、阅读进度和阅读任务;利用“阅读留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可边读边在关键字词句上圈点勾画,可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及精彩语段,还可把阅读思考、困惑、感受随时记录在书的空白处,为学生的阅读做好思维铺垫;形成“主题阅读小课程”,引导学生根据书中人物、场景、故事情节画插图、画阅读地图、制作读书纪念卡,进行“编写绘”分享,给予学生思维充足的发展。
        三、读书交流,拓展资源,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虽然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但是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将阅读感悟外化。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化阅读,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如,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获得更深入的阅读体验,使他们的精神不断成长。
        在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成长故事” 中,经和学生讨论,我选择了《小英雄雨来》这本学生比较熟悉的小说进行共读。我们开展了班级读书会。结合本书特点,我从学生的角度,精心选定了几个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共读后,我们开展了班级读书会。结合本书特点,我从学生的角度,精心选定了几个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课题中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3.雨来的家乡为什么叫芦花村?
         这些话题与学生的阅读实践紧密关联。交流时,学生兴趣盎然。
        在预估大多数学生看完一部小说后,可以在班上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这次活动可以当作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反馈。
        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拓宽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量和拓展阅读活动范围。阅读教学活动教育是一种非常具有教学实践性的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不仅希望能自由地参与进行自我自己阅读体验感受的交流分享,更希望能在全体同学的相互学习交流中不断改善自身自我阅读的不足,加深对一篇文章的自我阅读体验感受、提高青年学生的语文口语阅读表达能力。
        总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栏目的增设,充分重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充分利用"快乐读书吧"这一栏目,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行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和有效性。在设计教学"快乐读书吧"这一阅读栏目时,教师至少要与阅读教材中的编者之间进行一次深度阅读对话,以便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编者阅读意图,采取科学有效和针对性的教材导学导读策略,激发中小学生的快乐阅读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养成快乐享受阅读的良好习惯、享受轻松阅读的快乐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金婷.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J]. 学周刊, 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