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采用王才康教授翻译并修订的情绪智力量表(EIS),对山西省600名高中生的情绪智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情绪智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差异上,城市学生的情绪感知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运用情绪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关键词:高中生 情绪智力 调查
Salover和Mayer于1990年共同首次正式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1]。大量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影响[2][3][4]。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解高中生情绪智力发展状况,进而为提高高中生的情绪智力提供参考,特做了本次调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本研究以山西省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因高三面临毕业,调查了三所中学(省重点1所,市重点1所,普通中学1所)的高一、高二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2份,回收率 97%。其中:男生270人,女生312人;高一290人,高二292人;城市学生424人,农村学生158人;独生子女113人,非独生子女469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IS)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chutle等人编制,王才康教授翻译并修订,共33个题目,采用五点计分法, 共四个维度,包括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运用情绪。经研究证明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总体情绪智力均分是3.78,四个维度的均分在3.64-3.87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在性别差异上,男生的总体情绪智力(3.80土0.38)及其各维度得分高于女生总体情绪智力(3.77土0.41)及各维度,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在年级差异上,高二学生在总体情绪智力及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运用情绪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高一学生,而在情绪感知上高一学生的得分(3.64土0.56)略高于高二学生(3.63土0.49),但差异均不显著。
在城乡差异上,城市学生的总体情绪智力(3.79土0.41)高于农村学生(3.76土0.35),但差异不显著(t=-1.17,p>0.05)。在情绪感知上,城市学生(3.66土0.55)高于农村学生(3.59土0.47),而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1.43,p<0.05),在其他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独生子女的总体情绪智力(3.83土0.41)高于非独生子女(3.78土0.39),但差异不显著(t=1.19,p>0.05)。在运用情绪上独生子女得分(3.97土0.47)高于非独生子女(3.85土0.49),而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1.99,p<0.05)), 在其他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三、讨论
1、本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情绪智力总体处上中等偏上的水平,说明我国高中生的情绪智力发展较好。
2、本研究表明,高中生情绪智力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与王才康等人研究[5]一致,与张秋艳等人研究不一致[6]。目前对于情绪智力在性别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没有一致的结论。原因可能是,首先选取样本不同,不同地区的德育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经济发达地区不仅德育工作做得很好甚至有的地方专门开展了情绪智力智力教育课程,而一些落后的地区连一些基本的德育教育都没有。其次,时代不同,男生女生的社会化分工也不同,社会对男女的要求不像以前那么多。
3、本研究表明,在城乡差异上,城市高中生在情绪感知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高中生,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这与张秋艳研究[6]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市学生在学校可享受多方面的优质教育,有的城市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课、情绪智力课,、生命教育、生涯规划课等各种课程,而农村高中生的小学、初中在农村学校度过,而农村课堂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其他课程较少。另一方面可能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关,城市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比农村学生家长更注重孩子非智力方面的教育。
4、本研究表明,高中生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目前对高中生情绪智力是否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的结论并不统一[3][6],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由于客观条件只选取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被试范围小,可能会影响结果。有些研究认为除了个体成熟会影响其情绪智力,学校教育也会影响,那么造成高二学生情绪智力没有显著高于高一学生情绪智力,有可能是学校对情绪教育方面不够。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情绪智力教育,这些是我们以后深入研究的方面。
5、本研究表明,高中生独生子女在运用情绪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总体情绪智力上及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一般比非独生子女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参加各种夏今营、课外活动比较多,与外界接触较多,所以情绪运用能力方面比非独生子女强。
四、结论
高中生情绪智力发展较好,不存是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及独生子女与非独子女差异。
参考文献
[1] Salover P,Mayer J D.Emotional Intelligence.Imagination,Cognition,and Personality,
1990,9(3):185- 211.
[2]潘明军,钱兵.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 (1):43-45.
[3]陈树婷.高中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程玉洁,邹泓.中学生人际适应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情绪智力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2):65-69.
[5]王才康,何智雯.父母养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1(16):781-785.
[6]张秋艳等.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544- 547.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情绪智力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H-184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李文燕,女,1985年出生,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