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乡村学校中,小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教研工作人员从不同方面探讨出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的方案,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化和专业化。在乡村学校的教学中,应该开展怎样的教学内容仍然缺少理论支持。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提高对小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视,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主要内容有:提高积极性,培养自主性;挖掘学习兴趣等。
关键词:乡村学校;小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一、小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目前,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的重视。通过学习各地的学生自我发展的制度可知,虽然制度不同,但是,核心内容都是自我发展指导[2]。
当前阶段,在我国大陆的学校,尤其乡村学校,小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刚刚开始发展。对大部分学校而言,这一制度刚刚开始发展起来。对学生的发展指导也有很大局限性,大多数局限于思想、心理、理想等方面,而对于学业的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
通过对洛阳市几所乡村学校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小学生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学业问题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大的困扰。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业知识的指导。对于怎样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应该引起重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围绕学业应该展开的指导仍然缺乏理论依据[3]。所以,完善学生自我发展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小学生自我发展指导内容体系研究的现状
(一)对于小学生自我发展指导的内涵,世界各国的界定具有差异性。
在日本,教学指导又称为"教育指导"或"修学指导",其目标是掌握课本知识[4]。如今,在美国的学业发展指导中,发展式指导模式受到最多拥护,以未来职业规划为目标,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规划。在我国,学业指导还没有官方的概念,通常来说,学业指导是指补习工作。也有学者指出,学业指导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在小学生自我发展体系建设工作中,应该做到:将注意力由个别转移至全体;由片面追求成绩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由分散转向系统[5]。
(二)学生自我发展指导体系综述
在小学生的自我发展体系建设中,国内外研究者各持己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在日本,学业指导比较受重视,主要内容有:开展入学教育;对于在学习中有很大的障碍的学生,给予第一时间的帮助。在美国,小学生学业指导主要有:课程内容的设置,帮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力。在我国,近年来很多学者也得出了研究成果。有学者指出,学业指导应该包括: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氛围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三、小学生自我发展指导的特点分析
(一)从问题应对式指导转向发展式指导
在世界各地的教学指导中,大多数是问题的应对与解决,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应对措施。近些年,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指导内容从单一到多元
最初,各国的教学指导是非常片面的。发展至今,教学指导的步伐逐渐加大。包含了知识巩固、方法指导、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压力释放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学习环境建设、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认知建设等。
(三)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尚未构建起有效的指导内容体系
通过研读相关资料可知,学生自我发展指导尚未建立完整的体系。为此,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角度的观点,各执己见,仍未达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对学生自我发展进行实践时,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培养乡村学校小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可以举一反三。对于乡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只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课本的知识。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联想到所学的知识,所学的知识才更有意义。对于所学知识,如果缺少直观的认知,那么学生就很难深入理解课堂的内容。例如,当学生在进行诗歌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6]。
2、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要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开始新一课之前,根据学生的以往基础、情绪状态,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因人而异的学习计划;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在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课程结束后,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查漏补缺。
3.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铺垫。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兴趣。在乡村学校的小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组织丰富的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做好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彭洋洋,钱乐琼.小学生自我表达的发展特点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6,37(04):108-111.
[2]王俊才.小学生社团有效指导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2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