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潘俭雄
[导读]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控制能力还有待培养及提升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控制能力还有待培养及提升,因此,在小学教学实践时,老师一方面需要注重知识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综合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尤为关键,这一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率,对此,本文站在宏观角度,以小学生自我情绪控制为分析对象,了解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的有效策略及技巧。
        关键词:小学生 自我情绪控制 有效策略
        一、发泄策略
        小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的策略较多,其中发泄策略应用得最为普遍,并且效果较好,这一策略主要是指小学生采取伤害性以及破坏性的行为表达个人的不满以及消极情绪,具体包括摔书本、攻击他人以及破坏纸张,其中男生在控制自我情绪时更加倾向于选择发泄策略,这一点与男孩的社会期望存在联系,与女孩相比,男孩的性别角色中带有大胆、冒险和独立的色彩,男孩会更加直观的表达个人的真实情绪。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自控能力有所提升,因此在宣泄个人情绪时会更加理性和客观,其中发泄策略的使用频率有所降低。有的小学生会主动选择合理理性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比如击打沙袋、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老师则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关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轨迹,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恰当可行的发泄策略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保障小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以及发展,顺利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二、寻求社会支持策略
        小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对外界比较依赖,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宣泄个人情绪时,小学生会主动寻求老师、同伴以及父母的帮助,以此来摆脱消极情绪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在与小学生面对面访谈时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认为,在调节个人情绪时寻求他人的支持以及理解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一点在寻求悲伤支持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很多小学生将与他人合作、寻求社会及他人的帮助作为调节个人情绪的首选,对于较低年龄段的小学生来说,在社会实践时会倾向于选择社会支持策略宣泄个人的不良情绪。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生所选择的支持者会产生变化,低年级小学生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父母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而高年级学生则会选择自己的同学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与小学生的年龄心智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老师和家长需要加强联系和合作,关注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心智成熟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帮助,保障小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控制策略。


        三、替代策略
        替代策略主要是指在小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采取转移注意力的形式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如果小学生出现了恐惧心理或者个人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就会采取替代策略抒发个人的情感,比如参加其他的游戏活动、唱歌、玩玩具以及看书,其中替代策略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小学生在转移注意力时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其他的活动任务,主动调整个人的情绪。与其他的自我情绪控制策略相比,替代策略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与小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密切相关,但是从专业性上来看,替代策略更加客观,同时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避免简单发泄与回避的负面影响,将消极情绪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主动调整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升个人的自控能力以及水平。但是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较为有限,在转移注意力时极有可能出现方向上的失误,对此,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将科学可行的替代策略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自由发挥和自主实践,通过这种形式来体现小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策略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这一策略主要是指小学生利用各种可能性以及适应性的手段及行为摆脱困境,消除个人的不良情绪与挫折。在与他人交流以及学习实践时,小学生极有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为了保持平稳的心态,小学生会通过陈述事实以及挖掘真相的形式维护个人的权利,比如在某次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不理想,为了证明自己,小学生会更加努力,不断提高个人的成绩,学习他人的优秀做法,在获得成功之后会感到非常的自豪,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问题解决策略排解个人的不良情绪,主动调整个人的心态。对此,老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与学生做朋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保障策略的针对性、可行性,给予学生相应的肯定和帮助,只要学生能够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寻求方法缓解个人的不良情绪,老师都需要提出公开表扬,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意识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五、结语
        学生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工作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和实践性,老师需要注重不同策略的分析及研究,了解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心智成熟程度以及成长状态,采取恰当可行的培养策略及手段提升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为小学生的情绪发泄提供更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郑淑杰, 石松山, 郑彬. 小学生攻击、情绪问题发展趋势与自我控制关系的追踪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10):44-46.
        [2]韦春妮. 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情绪的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J]. 中华少年,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