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深化改革,逐渐重视小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国学凝聚着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因此,国学经典相关的活动在学校或者生活当中掀起了一股热浪,其中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国学经典寓言故事编排节目的国学小剧场引起了教师、家长的密切关注,国学小剧场对小学生的品行教育具有怎样的影响,激发了广大教师们的思考,本文就试着对国学小剧场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国学小剧场;品行教育;影响;论述
引言:我国从古至今一直赞扬咏颂着伟人的实际,发扬和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也十分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小学生作为我国新时代的未来,他们身上肩负着重大使命,所以具有优良传统美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小学生涉世尚浅,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不好因素的影响,导致思想道德的偏差。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品行习惯的养成阶段,可塑性很强,此时通过国学小剧场进行道德品质的灌输,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养成良好品行意识,更有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对学生今后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国学小剧场教会小学生感恩
一个人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才会学会感恩社会,因此,感恩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第一课,也是小学生品德教学的重要责任。教师通过国学小剧场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阅读经典的感恩教育诗词,然后让学生进行诵读,通过诵读理解诗词当中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如出自先秦年代的《蓼莪》讲述了父母含辛茹苦将作者养大,而作者却不能终养父母的悲痛之情。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可以体会到父母抚养孩子的艰辛,父母对孩子无与伦比的爱,更能体会到没有父母的孩子会有多可怜,以及想要报答父母却不能报答的痛苦,因此而产生对父母的无比敬意和热爱之情,想要感恩父母报答父母。还有其他关于感恩父母,孝顺父母的诗词可以进行诵读,如:《百孝经》突出人要重孝,孝是人生道路的第一步,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人生才会的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对这些经典诗词的诵读,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感恩父母。诵读完诗词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家可以给父母写一封信,写下自己相对父母说的话,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国学小剧场,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促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拥有感恩意识从而在今后生活中才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人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国学小剧场培养学生讲诚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的第一准则,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今后出身社会,诚实守信都是让学生受到别人信任和欢迎的重要条件,而现今社会仍然有不少学生不讲诚信,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树立诚信讲原则的意识,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乃至今后都会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讲诚信讲原则,从而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人。通过国学小剧场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诚信相关的故事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这种表演方式学习人物的品德,了解讲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意识。如《文公攻原国》讲述了晋文公攻打原国的故事,君主通过诚实守信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并顺利地治理国家,君主不管是在与朋友交往时,还是在对待自己群臣制定策略上,还是对待老百姓他都十分讲信誉、讲诚信,因此才受到朋友的真心对待,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群臣的极力辅佐,从而更好的治理国家,强大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美好的生活。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表演,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并了解到要讲诚信不能只动动嘴说而已,而是要以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说的话一定算话,也明白了讲诚信要从方方面面去遵守,这样才会的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
通过国学小剧场表演的形式,学生对故事的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从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了解到做人一定要遵守诚信,培养了学生诚信的良好品质。
三、国学小剧场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拥有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中华人民都应具备的,随着环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小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接触也日益增多,使得小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向往逐渐增大,从而忘记了中国经典文化,因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刻不容缓,不管是教材还是经典著作,里面都有很多体现爱国情怀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和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国学小剧场中集体配乐朗诵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和理解爱国精神,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拥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报效祖国的责任心,也促进学生今后为祖国效力的决心。如《少年中国说》表达了作者希望祖国繁荣昌盛,对少年的缅怀期望之情,鼓舞少年要勇于革命,希望少年能肩负起祖国的使命,对少年有很好的的极力和鼓舞作用,学生通过朗诵,能够明白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让学生能够热血澎湃,感受爱国精神,产生爱国情怀,想要为报效祖国效力,从而努力积极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日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和祖国有用的人奋斗。
四、国学小剧场提升学生道德行为
养成良好品德是品行中的品德形成,要从行动上表达自己的品德,才是良好品行的结合。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对此感兴趣的行为可能都会进行模仿,由于无法辨别好坏,从他人身上学到了不良行为,所以要让学生树立良好道德行为,就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因此,通过国学小剧场,对国学中历史人物的学习,了解人物的优秀品德,学习其良好的道德行为,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受到其他不良行为的影响,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择而改之”这句话就是强调了要学习一个人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一面,然后进行改正,也就是取长补短,这也教学了学生该如何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国学小剧场节目编排时,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理解和编排,这样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才会从中学习到优秀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如《三字经》当中的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就知道将大梨让给哥哥吃,体现了孔融尊爱兄长的道德品质,这种愿意分享的道德行为是值得学生去学习的,还有“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东汉时期的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头发拴在房梁上,虽然这体现了孙敬自觉勤奋读书,但是这种行为不值得学生去模仿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告知学生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什么是不值得学习的,这样学生才能正确选择学习的榜样,学习到其中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使得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国学小剧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国学很多都是文言文,不易理解和拗口,因此学生对国学的学习不感兴趣,也就学习不到国学里面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传承美德,国学小剧场是学生通过自行阅读和理解国学的内容,然后编排节目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课文活动充满期待和好奇,这种形式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为了编排节目,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和理解国学当中的内容,对国学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不断深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国学蕴含的优良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影响,学生形成了养成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意识,在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引导,更好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对今后的成长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古金梅.探究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J].教育教学研究,2017(5).
[2]陈世忠.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J].读天下,2020(2).
[3]温福碧.国学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