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因此,学校也愈发注重对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长期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当前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信息技术方面专业的教师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方案进行解决,以此来不断提升当前初中阶段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
关键词: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的加强,对于该方面人才的培养亦应从小抓起,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各界及教育部门纷纷提倡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入展开。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从多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解决策略。
一、当前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师生重视度不足
该门课程与其他科目相比,由于隶属于副课,在学习压力较大的初中生中,难以获得应有的重视,加之部分学校缺乏对于现代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惯例理念发展迟缓,对于信息课程所需硬件设备的更新也做不到及时有效。此外,由于电子设备的影响,部分家长和教师片面的认为信息课程地学习容易导致学生沉迷网络,耽误主课,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忽略信息技术教育。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当前教育环节中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缓慢,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二)教育理念、模式落后
具体地教学中,受到重视程度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愿主动进行改变,责任心缺失,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教学中更多地是对于教的关注,缺乏了对于学生实际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操作能力进步缓慢。此外,大多信息技术操作环节拥有多种手段可以达到统一教学目的,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等原因,教师往往只采用固定的模式传授单一方法,学生学习更趋于单一的模仿与重复,难以真正学习到丰富的技术操作手法。
(三)学生兴趣缺失
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与落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难以真正体会到操作的乐趣和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更难以拥有自己摸索的乐趣,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对于信息技术的爱好。此外,由于网络上信息种类繁多,教师出于对学生的保护,过多的限制了学生上网的权限与自由,也阻碍了学生的探索渠道与长期发展。
二、改善当前不足地有效措施
(一)加深课程认识,转变理念
要想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迟缓的现状,首先应当从扭转师生对待该门课程的理念入手,宣导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当今的社会中拥有重要地位,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学习该门课程不仅是对于当前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对于学生长远发展地有效帮助。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关于使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内容,这项技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帮助学生快速处理工作内容。同时应当加深教师对于课程深度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消化、传递给学生。
(二)分析学生特点,激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于学习所拥有的兴趣,能够充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而在这其中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有些同学对于打字还比较生疏,这样在其他环节的教学中就难以跟上整体进度,因此教师应当针对这部分学生制定相应的基础练习策略,而对于部分键盘熟悉,基础功能了解丰富的学生,就应当适当开发他们的其他技能,例如学生对于软件的使用有兴趣,就可以鼓励这部分学生使用软件进行适当的制作,通过这样的措施来增加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兴趣。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点环节,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例如在“非凡智慧”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采用生活化教学等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相应场景,如扫地机器人就是利用了红外传感器和机器人的避障行走灯特点,让学生能够练习到生活中地常见事物,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制作图片等,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不同操作手法去达到目标,运用实际操作的过程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使教学效果得到巩固。此外,对于学生的实践结果还可以进行展示,让学生有机会观赏到更多的精美作品,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更加主动地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完成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换。
三、结束语
综上,目前由于信息课程所占比重不高等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且加之教学手段上的落后,难以有效激起学生兴趣,作为当代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主动学习,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以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实践能力,为个人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申建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04):37.
[2]邓伟.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8(1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