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邓艳
[导读] 摘要:今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深化,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基于这一社会大环境。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江分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今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深化,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基于这一社会大环境。固定资产在国营经营中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必须在管理上不断的跟进,才能使其安全性得以保证,进一步的给国企的经济获利还有竞争力提供2号前提,但是现阶段很多国企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矛盾不断凸显,面临着一定压力,针对这种情况,这篇文章围绕国企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弊端,做了研究,同时基于这些弊端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资源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在进行体制改革深化时,基于激烈市场竞争,往往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来使原有的经济目标得以实现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保证国民经济平稳有序的发展。通常国有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有效推动了内部生产力,在围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落实,必须构建相对配套完善的体系作为前提,是一系列的财务会计账目,这类要素管理更加科学完善,有效规避国有资产流失和资源配置不协调的情况。
        一、当前国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从国有企业资产构成来看,固定资产占比比较高,达到了70%。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其费用达到了国企整个生产成本的15%左右。所以,在国企中固定资产是他们所有资产形式里占比最高的,与国企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深化,必须深刻开展国企体制改革,落实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使国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占据一定地位,而且可以有效保证生产力的提高。必须围绕国企固定资产进行不断强化,使自身动力得以满足,特别对于目前复杂的竞争环境,开展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综合管理质量,提高国企的本身竞争力,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
        1.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落后,缺乏有效监管
        但现在很多的国有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价值所在,资产购置往往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至于实际的效益往往有所忽略,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无论是机构还是制度都出现了一定的更新迟滞,很多情况下存在相应的资产有不同的人交叉管理,出现了事情又互相推脱责任。即便很多的企业认识到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但是仅仅是停留在口头和文件层面,并没有具体的落实。
        2.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缺少统一标准
        对于国有资产企业的管理层,他们往往是处于主体管理地位,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不断凸显。就好比进行资产购置时,没有主导部门进行科学统一的调配以及管理,各司其职,导致了申报还有购置都出现了盲目的现象。同时有的时候一些设备购置单价非常大,但是使用频率却非常少,出现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在购置标准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只顾外部排场而忽略了实际价值,使资产效能难以最优化发挥。进行具体使用的时候,管理责任主体划分不清楚,并没有通过绩效考核的形式对资产使用人进行监督,很多的资产出现了滥用的情形。
        3.国有资产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处置落后
        如果企业不良资产过多的话,就会使企业本身的资产还有财务情况得不到合理显现。对企业进行单独审核资产负债表,就会展示出账面上的大量资产,不过进行清产核资,那么就会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造成实际的可用资产不多的情形。越来越多的资产就归入到了不良资产的范围里,比如企业所构建的员工食堂,还有图书馆这些公共基础设施所淘汰的废旧资产,他们的资产评估值非常的大。不过这些资产往往会因为较长时间的使用,不会有太高的估值,使企业的负担逐渐的加大。


        三、改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必须使国有企业的领导层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有效的构建相应的管理部门,开展专门的管理工作,通过各项规范的管理制度的构建,还有业务流程的不断跟进完善,使管理部门相应的职权有更加明确的界定,使监督管理工作得以强有力的落实,使固定资产具体的购置还有使用和后期的管理得到全方位的监督与监管。而且,必须要把固定资产在具体使用以及管理环节上的责任划分具体到基层的单位以及科室之中,最终实现每名员工的个体量化,从而使企业的全部职员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源头上规避各种浪费行为的发生。
        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
        (1)从源头着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和验收制度。在有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时候,相关的部门一定要做好大量的实际调查,制定科学的预算报告。基于企业全局视角出发,在固定资产年度预算中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必须由企业领导层进行探讨和签字授权,再进行相关的资产购置。一旦固定资产购置完毕,必须及时的开展验收工作,对于管理以及后续的使用等必须同财务等各部门共同监管和参与。一些特殊技术要求的资产,必须邀请第三方专家进行检验,负责签字验收,在这种情况下使得预算还有管理采购还有使用和财务这些部门都能够互相协调,标准的开展购置工作和验收工作,避免各种违规行为的出现。
        (2)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分清责任。在固定资产具体的领用使用还有后期的保管维护以及交接工作上,必须不断完善相应标准规范,密切细节的落实,使相关程序更加完善。将各个环节划分到具体个人,做到奖惩分明,如果出现了外部借用这些情形,必须将相关的责任明确到位。
        (3)健全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一定要借助制度加强对资产的处置范围,程序,还有标准以及相关的权限和估价等作出强有力的约束。对一些特殊的固定资产,一定要严格落实审批程序,多部门共同发力避免外部隐患的出现。对于一些报废的大宗资产来讲,一定要由关部门出具相关的验收报告之后再进行报废。同时要提供强有力的证明,多部门签字负责,通过严格的审批手续进行处置。
        3.加强固定资产盘点监督制度
        在国有企业内部,一定要合理构建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来实现定期盘点。同时要加强审计核算工作,对出现的账实不符,还有资产闲置与流失等情形及时的对应解决。必须运用高科技手段使企业的资产盘点更加现代化,借助高效的信息扫码技术等使管理部门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资产实物进行录入,并开展实时的定位和跟踪,实现动态编码管理,落实全过程的监督。
        4.强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
        想要使国有资产的投资效益得到最大效能的保证,使权益得到保护,一定要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给予足够多的重视,使固定资产在整个运营中的各个节点都得到强有力的监控。使固定资产投资更加规范和合理,达到固定资产投资更加高效的管理目的。同时通过严密的审核程序来规避各种采购浪费现象,而且必须不断的构建更加健全的机制,从源头上尽可能的规避固定资产的流失情况出现。
        四、结束语
        总之,要使国企更加长期可持续的深化发展,一定要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具体的工作落实时,必须基于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通过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使用,建立更加严格的约束和处置标准,来对各种处置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具体处置时,一定要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的进行,使固定资产原有的功能以及实际价值得到最大优势的发挥,使国有企业原本的经济竞争力得到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浦绍开.关于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8(03):94-95.
        [2]吴金玲.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7(34):85-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