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表达和写话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高秀鹏
[导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需要大胆开口表达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需要大胆开口表达,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来分享自己的感受。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完成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为了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了培养,通过为学生设置生活、问题、合作、实践的场景,让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教导,丰富了学生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表达;写话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应用的技巧,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红利,锻炼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为学生设置生活的场景,能够让学生融入到生活中,体会生活语言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联想生活,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开口表达之前,思考语言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应场景,是否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为学生设置合作的场景,能够将学生汇集在一起,打开学生学习的大门,让学生不断地向外输送自己的思想,向内吸收优秀的文化,使学习活起来;教师为学生设置实践的场景,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一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写话的能力。
        一、设置生活的场景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是想要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大家庭中,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增进其他人对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学习“春夏秋冬”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知道春、夏、秋、冬的主要景色和特点,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和对它们的了解,在教学中为学生列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发现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学生观察图片后,唤醒了内心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印象。接着,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春、夏、秋、冬的手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季节,在手环上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学生制作完成手环后,笔者将分别戴有春、夏、秋、冬手环的学生划为一组,然后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见到的春、夏、秋、冬的景象和感受。诸如喜欢春天的学生对春天的风印象深刻,认为春风一吹,就代表着花草树木都要苏醒了,会披上绿色的外衣,露出生机勃勃的样子;喜欢夏天的学生分享了夏天下雨的感受,认为夏天的雨驱散了高温天气带来的烦闷,让人神清气爽,连荷叶都变得舒展起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出了自己喜爱的季节和喜爱的场景,熟悉了春、夏、秋、冬四季。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设置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有了开口表达的底气。
        二、设置问题的场景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灵活分析语文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的场景,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积累语言表达的经验,减少学生表达中的纰漏,培养学生灵活应答的能力。
        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笔者为了使学生对雪地里的小画家产生探索的兴趣,知道课文中出现的主要形象,填充学生对不同小动物的认识,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青蛙的3D动画,吸引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学生观看3D动画后,对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青蛙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笔者为学生设置了问题: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分别画出了什么?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青蛙因为冬眠没有参加。笔者继续提问学生:你猜一猜小画家聚在一起,都说了什么呢?能与周围的小伙伴表演出来吗?学生挑选了不同的角色,设计了小画家交流的语言,增添了课堂学习的乐趣。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的场景,增加了学生的思考。


        三、设置合作的场景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是想要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作的场景,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使学生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打开学生交际的局面。
        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的尾巴的功能,知道壁虎尾巴的特殊所在,使学生能够产生表达的冲动,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了解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学生在朗读中,知道了不同的动物的尾巴有着不同的功能,显然是无法借给壁虎的,但是壁虎的尾巴是可以再生。笔者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揣摩鱼、黄牛、燕子、壁虎的心情,读出它们的情绪。学生重点分析了小壁虎的心情变化,认为小壁虎尾巴断的时候是很难过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是诚恳、有礼貌的。笔者便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语言的应用,读出小壁虎的心情。学生逐渐意识到了表达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讲究语境和方式的。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设置合作的场景,促进了学生的交流。
        四、设置实践的场景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是为了锻炼学生语言应用的技巧,提高学生语言组织的水平。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实践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写话的特点,在写话中注意观察,尽可能地准确描述出图画中的内容。
        为了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让学生将自己课堂所学知识顺利应用出来,知道怎样结合语境来表达,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图画,图画上标注了森林大会四个字,有狮子、老虎、猴子等动物。笔者让学生观察图画,写出图画中狮子、老虎、猴子等动物的形象和动作,猜想一下它们因为什么在开大会。学生分别对图画中的动物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看到了挂在树上摘桃子的猴子、看到了向上仰头的老虎、半卧的狮子。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场景写进了作文中,并加入了自己的猜想,诸如动物在开环保大会、动物在探讨迁徙的问题等。学生完成了写话作文,熟悉了语言的应用。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设置实践的场景,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
        总之,本文通过为学生设置生活的场景、设置问题的场景、设置合作的场景、设置实践的场景,展开了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表达和写话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意识到了语文学习的作用,能够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拥有自己风格的语言。学生在生活场景下,了解了语言在日常交流和对话中的应用,知道了怎样利用语文知识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深入了对语文知识的分析,发现了自己课堂上未消化的语文知识,进行了二次复习和吸收;学生在合作场景中,找到了与自己志趣相同的好友,发表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受,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突显了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学生在实践场景中,参与到了语文知识的使用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收获了学习的成就感。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的过程中,也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了思考,针对学生的情况优化了教学,实现了人文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覃晓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训练[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12-213.
        [2]王中月.浅议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86+101.
        [3]王晓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66.
        [4]王立军.研究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