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三年级"习作"板块的教学价值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邓梅 宋媛
[导读] 小学三年级写作教学是小学写作的基础,本文以部编语文三年级教材“习作”板块作为研究对象
        摘要:小学三年级写作教学是小学写作的基础,本文以部编语文三年级教材“习作”板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具有反映学生个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巩固、梳理语文知识的教学价值,提出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教师应深挖教材,重视学生仿写能力;学生要在赏析的基础上树立积累素材的意识;同时写作需要交流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教学策略 写作价值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的“习作”板块从三年级开始,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与该单元主题相照应的习作标题,旨在学习完本单元后,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作为语文写作起步阶段,学生们首次接触系统的写作,对写作毫无经验,所以教师要教好起步作文更需要用心设计教学方案。
        一、“习作”板块的教学价值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每单元专门开辟由习作导入、习作提示、习作指导三部分构成的“习作”板块,可见教学大纲对学生写作的重视。写作对学生而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人语文综合能力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因此“习作”板块的教学成果,反映了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习作”教学内容紧跟单元主题,是对单元课文主题理解、词句运用的语言要素的梳理和巩固,也是培养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的主要方式。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带领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单元后面便以“习作——我来编童话”来呼应,并给出习作提示词语,如“国王”“森林超市”“玫瑰花”“冬天”……随后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把自己构想的故事写下来。“习作”板块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内在逻辑顺序渐次展开,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习作”板块的教学策略
        对于刚接触语文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不想写、不会写、又不得不写的尴尬境地,教师作为写作教学的指导者,需要制定有效策略带领学生走出困境,为小学生作文教学开好头。
        (一)立足教材,训练仿写能力
        部编版语文教材“习作”板块紧绕课文内容,既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因而“习作”板块教学首先要立足教材,克服学生不会写的难题。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从而解决学生无从下笔的问题。


        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就是很好的仿写训练实例,该单元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为主题,其中《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均通过仔细观察,给我们描述了船头站立的小鸟,描述了蒲公英使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习作例文”中《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例文以课文为模板,通过对狗、杨梅的细致观察,发现它们的特点。“习作”主题为“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当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将观察中自己的所见所感悉数记录,模仿课文、例文中用到的拟人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手章,可以张开、合上”。当不知道用何种词汇描述时,理应学会巧妙运用课文出现的词句,如雨声“沙啦、沙啦地响”。在不断仿写训练中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赏析词句,积累习作素材
        写作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小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就应树立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摘抄美词佳句,并教授学生如何赏析词句,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将其熟读背诵,从而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的遣词造句。有了表达的欲望,又储备了用于表达的词句,便能克服学生不想写的畏难心理。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对大自然生灵和景物的描写,其中《古诗三首》描写了春日景象,里面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就是有名的描写春日景象的诗句,值得学生赏析和背诵。《燕子》一文中“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用来描写燕子,其中描写景色的词句,如“光彩夺目的画面”“波光粼粼的湖面”“旷亮无比的天空”“嫩蓝的春天”等等,这些词语都能在日常写作中为学生所使用,因此在学习课文时要学会随时积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能将课文涉及的美词佳句熟练掌握和运用,便能为写作打好基础,既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能满足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所需。
        (三)讨论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写作教学并不只是写完、评阅即是结束,需要融入课堂讨论交流环节,为独立的写作搭建沟通的桥梁。教师需要专门划拨出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就各自写作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以此代替教师对小学生作文的文字批阅,力图对学生写作练习进行具体指导。同时,对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写作构想,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判断,避免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将被动写转为主动写。
        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就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题目,因为学生各自的想法千差万别,除了言辞运用水平的差别,对内容很难评判,因此教师在评阅时并不能肯定谁或否定谁。所以不如将作文放到班上讨论交流,既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写作,避免继续出现“雷人”作文外,还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写作想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写作,也不会打击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乐趣。
        总之,部编版教材独辟的“习作”板块的教学要紧扣单元素材,在课文教学中有机结合,对整单元甚至整册出现的语言现象和课文知识进行融合、梳理和运用,并适度开拓,才能更好地落实“习作”板块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珊. 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初探[J]. 戏剧之家, 2018, 000(012):153.
[2]余俊伶. “部编”小学语文练习系统的研究[D].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