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更是日渐突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有必要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收获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人教版教材为根本参考,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给出了几个实现策略,并辅以案例佐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明确,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意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在想方设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但“耗时多收获少”的现状仍旧没有彻底的转变,究其原因,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不适宜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注重预测,充满期待,增加自信
预测是指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时,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借助文章已有的信息提示,自主的去探究更多的阅读信息,获得更高效的阅读效果。如根据上下文、句子间的因果关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阅读知识储备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唤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脑进行主动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旦证实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阅读的自信心当然会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阅读学习,当然会获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威尼斯小艇》这篇文章时,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了本节课的阅读内容——威尼斯小艇,之后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说一说自己获得了什么信息,并预测一下文章会讲哪些内容,有的学生认为文章会着重讲威尼斯小艇的特点,有的学生认为文章会写威尼斯小艇有什么作用……就这样,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预测和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来展开文章内容的阅读,他们当然积极阅读,主动探索,在我的引导下最终收获了不错的阅读效果。
二、质疑解疑,发挥主动,提高效率
众所周知,质疑解疑阅读中完整的两个思维阶段,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主动性,让学生想方设法解决疑问也是一项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质疑解疑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收获更理想阅读学习效果的重要力量。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教会学生质疑,并教会学生解决疑问的办法。比如在关键词处质疑,在重点段落质疑,以文章的中心思想着手来解决疑问,联系上下文来解决疑问等。
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引导和练习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
例如,我在教学《落花生》这篇文章时,就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在上课的过程中,在带领学生通读完文章之后,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可以是不理解的字词,也可以是句子,或者是文章的思想等,学生们认真思考,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在我们家里,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是经常的事,也是很容易的事,为什么这家父亲却很难得呢?”之后,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的上下文,来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不仅顺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初步的掌握,可以说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获得更理想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体系中,涵盖众多创设情境的素材,而且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新的发展,这就为我们创设更多样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现有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生活资源等教育教学资源和技术设备的利用程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打造更精彩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收获更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开国大典的影视资料,通过音视频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更好的看到当时的壮观景象,感悟当时全国上下民众激动的心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说,相比简单的口头教学来说,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的参与学习,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更需要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而本文所做的研究不够细致,所给出的注重预测,质疑解疑,创设情境三个策略也是个人实践之后认为比较有效、可行的三个策略,不够完善和具体,在日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中还会继续充实自己,继续探索相关问题,继续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周成海.构建小学活力课堂,实现语文高效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6(36):56.
[2]潘秀丽.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6(36):52.
[3]徐梅.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6(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