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陈丽娟
[导读]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摘要: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现如今的教育理念更加着重强调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进思想,生命化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该理念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给予学生足够尊重,以他们的角度去分析理解问题,一切活动全面依靠学生来进行。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历史渊源,博大精深,一直以来对教育十分重视,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而缺乏对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性的发掘,这就导致现如今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身份定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生命化教育理念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这个教育理念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理解,让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观,伴随着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大规模实践和应用,尤其是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整个教学的氛围和质量都有明显的变化,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舒适,更加自然真实[1]。
一、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理念?顾名思义,生命化教育突出一个"生命"的含义,将生命作为纬度,以全新的观点和视角去重新定义教育事业,对教育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和理解。生命化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双向的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以我们小学五年级语文来讲,这个阶段,不仅学习不同的现代文还要掌握许多古诗词,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小学生的语文积累还很少,知识面很窄,学起来很容易觉得枯燥和困难,容易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而生命化教育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他们的身心动向,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维自主的活跃起来,通过生动且富有吸引力的事物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自己推动自己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们自发的去寻觅学习语文的乐趣[2]。
二、生命化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1.找准定位,互相尊重,发挥学生自己的力量
        首先教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学会尊重学生,不能高高在上,和学生存在隔阂,必须要极大地尊重学生,让他们得到平等的对待,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力量,从而全面依托学生进行课堂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小学生心智还没有成熟,这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多半是家庭影响形成的,教师一定要认清这个事实,对所有学生都应该保持足够的尊重,要对他们循循善诱,积极引导他们做正确的事情,不能对学生存在偏见。另外,要积极配合学生,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不断引导他们开拓思维,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这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通俗的讲就是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机械化灌输知识,让学生们去积极地独立思考,与此同时,加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达成思想和理解的共鸣。

例如,教学《七律.长征》这篇目的时候,首先课前让学生们自主去了解长征的背景故事,然后上课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分享,然后通过播放多媒体学生直观的了解文章背景,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长征知识体系,然后通过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对课文进行一个整体的感知,后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对文意进行理解;此外,对于文中难以理解的生词难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己去理解,然后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最后进行思想精神总结和拓展阅读。教师要扮演课堂教学的引路人,奠基石,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感受,当出现理解的偏差再及时的引导回来,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体验[3]。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力量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让他们学会发现语文的美丽。孔子有云,举一反三,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个性力量,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尤其是语文教学,本就没有对错之分,教师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们联想自己和父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和大家分享,当然每个人的父亲都不一样,不管是怎么样的,老师都要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课文之后,让学生们回味故事中的父与子,再结合一开始的交流,让学生们重新去体会和感受,再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这样个性化的交流,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会感悟,学会相互理解,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万事万物,去感受来自精神力量的洗礼。
3.通过互换角色,极大地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爱表现自我,活跃就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鲸》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们去收集关于鲸的一些知识,然后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当一回小老师,和大家交流分享,科普知识,积极地赞赏和表扬学生,鼓励他们主动表现的想法,通过互换身份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当对学习充满兴趣,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十分满足和快乐,相反,如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兴趣,学的就会十分枯燥而痛苦。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且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对于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只有在早期养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他们才会对语文充满热爱,这样学习语文也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带来的便利,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增添更多的乐趣,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通过丰富课堂内容,丰富故事内涵等等来激荡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还要慢慢引导他们热爱阅读,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生命化教育理念就是突出学生的自我价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来引导他们热爱学习,尤其是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更佳显著。利用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学生的个性化力量、角色的互换和兴趣的培养等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四、参考文献
[1]努尔日. 生命化教育[J]. 小说月刊, 2017, 000(010):87.
[2]冯建军. 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05):27-30.
[3]寇红伟. 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r——小学语文生命化教育教学研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7, 000(01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