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况,从“引入对比教学,深度拓展诗词内涵”“作业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丰富多样”“注重文学素养,增加传统教育渗透”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开展丰富多样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语文素养;古诗词教学;对比化教学;因材施教;传统文化
前言: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肩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使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流传至今的瑰宝,是见证文化发展的重要结晶,因此学好古诗词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教学中,教师多疏漏对于学生语文素养与古诗词能力的统合提升,这就会造成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存在缺陷,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如何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稳步提高是当下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深入了解班级学生具体情况,积极吸纳先进的教学思路,这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以及日后的成长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引入对比教学,深度拓展诗词内涵
作者在不同心境下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包含的情感也略有差异,因此深入研究古诗词内容,运用对比化的诗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针对古诗词进行纵向与横向分析古诗词内涵,这为古诗词教学提出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教师为学生系统梳理课堂知识,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以《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诗为例,作为一首送别诗,详述了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作者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将送别的氛围衬托的妙趣横生。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对比其他送别诗所蕴藏的作者情感。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所以该诗作者将离别写的飘逸灵动;而《赠汪伦》一词则又体现出两个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灵魂在分别之后的惺惺相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对比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这对于加深学生理解作者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这样对比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体会文章情感,从而达到感悟文章深度,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目标。
二、作业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丰富多样
班级学生众多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与掌握也各有差异,因此在古诗词学习后如何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是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因材施教的理论始自孔子,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
以《长歌行》一诗为例,作为汉乐府诗,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学优生在课程讲解完毕后,已经达到了熟练背诵的效果,因此在作业安排中可以引导他们深入调查的关于课本知识的相关内容,丰富自身阅历。学困生讲究扎实基础,因此在课后作业安排上,秉承夯实基础、稳步提升,让学生课后熟练背诵书古诗并进行默写。在这样的教学方针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真正实现学生成为课堂的引领者,实现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状况,这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注重文学素养,增加传统教育渗透
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剧,当下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显得十分浅显,快速文化消费占据了学生日常消遣的主流,这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是十分不利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见,传统文化传承对我国国情建设发展有十分深远的作用,中华民族历史绵延五千年,在冗长的历史脉络之中留下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以《天净沙·秋思》一课教学为例,文章只用了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勾勒出一幅游子秋行图,文章运用典型代表性的事物将秋天萧瑟的场景刻画的淋漓尽致,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之后,可以带领学生深度了解宋词。天净沙从文学格式上严格来说处于小令,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普及宋词的词牌名称,宋词押韵与意象描绘、宋词各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等部分,这极大的提升了学生传统文的知识摄入广度与深度,最大程度提升了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技巧成为当下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教师应该积极拓展自己教学观念,丰富的教学模式,解放学生天性,使学生们在快乐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古诗词素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持续关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这一重要课题,旨在为提升学生语文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卢连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9):162.
[2].赵建军, 曾蓉, 冯容.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探究[J]. 品位·经典, 2017(5): 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