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则是拓展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关键路径。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和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弊端日益凸显,亟需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和结构进行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出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引,结合实践经验,从给足学生学习空间、突出课堂提问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融入现实生活元素和优化课堂评价体系五个维度出发,分析优化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教学理念的科学、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成果。现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受应试教育等固有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整个教学活动不同程度的存在无效、低效和负效的状态,难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拘泥于一般的教学理念,而是要结合各种现代教育理念来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能,培养核心素养,从而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助力。
一、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给足学生学习空间
生本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和优化的指引。所以说,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从根本上革新教育观念和思想,不再“以师为本”,而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与本位,尝试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来和学生展开沟通和互动,并给足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发表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和质疑,全面地参与和深入到语文学习中。
例如,很多时候,教师的重心就集中在知识传输上,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情感沟通,久而久之,学生开始产生排斥的学习心理,甚至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要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们充足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将自己心中的疑惑提出来,面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耐心给予解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另外,在讲述完一个知识点后,同样要给予学生消化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时间里消化知识、巩固知识。这样,通过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给足学生学习空间,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突出课堂提问环节,强化学生探究意识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常常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的手段,却忽略了问题的设置和提出,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活跃和发展,从而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倾向,关注、重视并突出课堂中的提问环节,有意识地从语文教材课本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中来提炼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创设课堂悬念,不断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对问题展开思考、分析和探究,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
例如,在教授《草原》时,上课后,教师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时,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初读的理解进行回答。这个过程主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然后,再从课文中提炼一些较难的问题,让学生再次打开课文进行阅读,边阅读边思考问题。这样,通过突出课堂提问环节,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革新知识呈现形式
信息技术手段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具有即时性、直观性等优势和特征,可以革新知识呈现的形式,使其向着直观、形象转变,变得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秉持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善于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对语文知识进行数字化、动态化的加工和处理,再以图片、动画、影像等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展示出来,创设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升语文知识教学的效率。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主要围绕地球生态环境展开的描写,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们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上课后,教师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蔚蓝色”星球的图片。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看到图片后第一时间便回答道“这是地球”。随后,教师以蔚蓝色的地球为话题,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放大,展示地球中各个角落的细节景观。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片森林被砍伐、人类生活垃圾充满街道、海洋生物被污水所感染时,学生的眼神发生变化。这时,教师引入生存环境的话题,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这样,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革新了知识呈现的形式,优化了教学过程。
四、融入现实生活元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通常来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语文知识也并不例外,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如果将这种关联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去,则能够落实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助力学生的学习。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不断地去观察、挖掘并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已有体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和资源,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还原现实生活真实发生的情境,让学生能以生活思维去看待知识、思考问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应用意识。
例如《两小儿辩日》,本节课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类的课文,但实际上,课文内容却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早上的太阳大还是中午的太阳大?通过这一话题,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教师再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来学习“枯燥”的文言文。这样,通过融入现实生活元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优化课堂评价体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环节,因为这代表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行为的直接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需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引,推进过去单一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融入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评价,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保证学生能够从中受到鼓舞,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具备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所以,为了重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鼓舞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的来说,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步落实和渗透,特别是在当前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求课堂教学做出适应性的改革、转变和创新,这样才能够满足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所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摒弃落后观念的束缚,全面且深入地把握现代教育理念,来推进给足学生学习空间、突出课堂提问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融入现实生活元素和优化课堂评价体系等创新策略的运用,实现全新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最终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王京先.基于现代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初探[J].中华少年,2017(26):224-225.
[2]方婷.浅议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J].课外语文,2017(16):161.
[3]谢晓东.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J].中华少年,2017(1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