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左雅
[导读] 在现代低龄段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
        摘要:在现代低龄段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优秀的行为习惯能够有效助力学生开展更加高效、积极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同时,为学生往后的学习坚定牢固的行为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将行为习惯的构建置放于低龄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以文本授课辅助习惯养成,帮助学生从实质性方面提升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低年级;行为习惯
        传统低龄段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重视课本内容的传授和知识体系的架构,却极大忽略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无法将复杂的知识进行科学的系统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本文针对现代低龄段语文教学中行为习惯培养的误区和困局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一、剖解低龄段行为习惯教育的困境
        对正处于低龄段的小学生而言,正是培养正确行为习惯的黄金时间,是有效构建良性学习行为的发展阶段。但现代语文教学中对于行为习惯的培养仍旧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并且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依旧以一种忽视、不重视的态度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学。首先,教师过分重视于课本内容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未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纠正,将学期目标和计划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没能够将行为习惯工作落实到实处,而教师忽视的态度自然会引起学生对于自身行为习惯的忽略,造成学习思想上的恶性循环;其次,教师在行为习惯的教学层面,存在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单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无法建立有效的、系统性的行为习惯教学模式,甚至采取极端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最后,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默契的教学配合,教师的相关教导和建议无法通过有效沟通机制向学生进行传达,而学生在行为习惯的教学过程的极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对老师的指导做出积极的回应和配合,致使低龄段小学语文行为习惯教学始终处于低效率的教学状态中。
        二、探求低龄段行为习惯的教学策略
        1.强化引导,将行为习惯置入教学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因此,若要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学,教师就必须先行树立重视行为习惯的教育理念,将行为习惯植入日常教学流程中,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行为习惯的充分学习与养成,将课本内容作为行为习惯教学的引导方式。
        比如,笔者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的授课中,在备课阶段明确要在本文的授课中充分渗透“行为习惯”的教学。因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强调课文中“知恩图报”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进行自我举例,说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回馈他人给予我们的帮助,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行为习惯。


        从教学案例分析可得,教师要将行为习惯培养与文本内容相互融合,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学目标,加强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视,有效提升行为习惯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主要地位,并以教师个人魅力引导学生投入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中。
        2.教学革新,以情景再现优化习惯教育
        相较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行为习惯教学以条条框框的形式进行授课,现代教育中应需采取更具备实效性和丰富性的教学方式,进行行为习惯的树立。教师通过创新低龄段语文教学的方法,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相互组合,从而促进习惯教育的落实。
        比如,我在《请你帮个忙》这项口语交际教学环节中,采用情景再现的授课方式。要求学生两人为组进行口语交际的情景表演,通过两人之间对于“请求帮忙”主题的演绎,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充分学习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在请求帮助时应秉持怎样的态度,从态度和行为两个层面出发,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教学案例分析可得,教师应革新行为习惯的教育方式,通过创设现实情景,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帮助学生在模拟教学中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实践中进行印象的深化和行为的养成。
        3、竞争激励,用评比教学促进行为养成
        在低龄段语文教学中适当融合评比机制,能够有效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教学培养,并以“模仿效应”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习惯进行改进和优化。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在课堂会采用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数据化的转化,将学生的优劣表现通过加减分数进行展现,从而以评比方式引导学生落实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不良行为的产生。同时,在每节课后都会根据实际分数选拔“课堂优秀之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积极学习,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构建。
        从教学案例分析可得,教师在行为习惯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更要强调学生间的行为交互,利用“连锁反应”的教学原理以一带多,发挥个别学生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养成。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优秀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教学,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张转红.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养成[J].教书育人,2020(01):54.
[2]高生年.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几个“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