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为语文核心素养注入鲜活元素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几点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张劲松
[导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方式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方式,让传统节日文化像学生心中的一抹阳光,从此牢牢记住自己祖国的节日文化。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传统文化节日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让“诗词之美”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让“德育之美”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让“人文之美”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节日;渗透;教学
        现在不少小学生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渐渐将中国传统节日淡忘了,比如前几年,每年的2月14情人节比七夕节还备受关注,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崇洋媚外的势头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再小学阶段,要让学生意识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从小就在内心为中国传统文化打下扎实的根基。以下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几点探索:
        一、让“诗词之美”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
        传统古诗词与中国传统节日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有了那些传颂千年的诗词作品,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更多的内涵和厚重感。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白话文运动,在白话文运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传统诗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诗词的内涵被再度重新加以解读,中国开展了诗词大会,开展各种诗词论坛,这些探索和行动都是为了重新激活传统诗词的内涵,让今天的孩子们从小接触诗词文学,不要忘记祖国曾经文学历史出现的诗词巅峰。而纵观这些也优美的古典诗词,有很多都是和节日有关的,我想正是中国传统节日激发了诗人们的灵感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将诗词之美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让学生领略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所在。
        如范成大的“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猛然浩然的“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苏道味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古往今来,传统节日对于诗人词人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且特殊的节日,传统节日激发了他们的诗词灵感,书写了他们内心的家国情怀。在语文教学中,将传统节日与诗词相结合,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以及知识点,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让“德育之美”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
        语文学科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学知识的传递,更是在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要意识到学生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拥有相对健全的知识体系,更要拥有健全的人格素养,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成为了一个考试的机器,成为一个死记硬背的考试选手,这样的孩子即便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也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着眼于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一个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行品格,他才可能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传统节日文化是自古以来根据风俗人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节日文化,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开展德育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
        结合当前的学生来说,每一个学生从出生到成长,都得到了家人全面的呵护,这种呵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过度保护,过度保护之下,很多学生都是长期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的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学生习惯索取和获得,感恩意识也就在无形之中欠缺了,最为明显的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甚至当前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以后,有一些学生不同意家长要二胎,有的家长因为生了老二,引起了老大的强烈不满。所以我认为我们要从小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从小学会感恩。

以传统节日春节为例,在这个节日里,举家团圆,人们欢坐一堂,一起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孩子们每到这个节日的时候想到的是自己可以有压岁钱啦,又长大了一岁了。我在学生园以元旦节日为契机,和孩子们一起庆祝新年我创设了这个节日的氛围,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多个年代过新年的情景,比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新年的时候家人才能吃上一顿肉,生活比较艰辛,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过新年就是吃团圆饭看看春晚,到了现代过新年除了吃团圆饭还走亲访友出门旅游。时代越来越进步,我们的条件越来越优越,我们一天天长大,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呢?孩子们提到应该感谢父母、感谢亲友和长辈,父母呵护我们成长,让我们有了好的生活条件,让我们的童年在无忧无虑中长大。在传统节日中渗透引导学生从小学会感恩。
        当前来说,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普遍都比较优越,浪费现象也是随处可见,有时候跟孩子们提到以往的艰苦年代连饭都吃不上,他们无法切身去理解和体会,因为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学生们习惯索取,而优越的物质是没有底线的,浪费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如今一个比较严肃而沉重的话题,这与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有关系。所以我认为利用传统节日,也可以渗透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的意识和理念,全面培育学生珍惜当下、珍惜时间、珍惜粮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传统节日腊八节为例,在这一天我和学生讲解了腊八节的来历,这个节日来源于一些有趣的神话故事,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他为了几年自己曾经在监牢中读过的日子就将这一天定名为腊八节。不管怎样,这样的节日告诉我们可以美美的享受一顿。在庆祝腊八节的时候,我引导孩子们自己联想一下自己的父母们平日是不是很辛苦,他们辛苦工作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所以我们应该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珍惜当下。我引导学生要学会珍惜,珍惜时间、珍惜粮食,不浪费。将这个珍惜的话题、主题进行延伸,我引导孩子们记得这些传统的节日,并且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我在传统节日的教学中,让孩子们沉静、珍惜、懂得感恩。
        三、让“人文之美”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
        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朝着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角度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传统节日文化,是一种民族内在精神品质,很多时候,语文教育的追求是在隐性的成果中显现的,所以有的语文教师甚至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进而忽视了对人的终极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育。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民族绚烂的文化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将人文之美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能够全面力促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由于多数学生都是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环境之中,血红色之间的合作、互助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普遍学生都形成自私、自我、自利的意识。在教学中,我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学生互助理念,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以端午节为例,这个节日,我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孩子们还没尝试过做这类美食,我引导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孩子发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孩子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帮助,合作一起完成粽子美食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会出现扎不住、包不好等情况,小组的其他小朋友可以一起来帮忙完成粽子的制作。在互助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最后和孩子们一起烹饪品尝今天的节日美食。
        参考文献:
        【1】丁华娟.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2013,000(016):54-55.
        【2】章杰兵.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5(53):29-29.
        【3】潘兴芳.浅谈如何开展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J].中学时代,2014(24):151-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