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冯弟强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非常重要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非常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紧跟着老师的解题思路,学生必须在课堂可以做到认真听课的学习态度。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研究精神。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可以大胆提出想法,学生就会带着自己疑问的问题深入课堂之中,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学生也会间接的自我思考和探索。本篇文章针对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多层次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吸引注意力;引导自主思考;深化知识记忆;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可以紧贴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去设计与开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对学科学习特别急躁和容易放的消极态度,教师必须多角度去引领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当学生可以掌握多元化的解题方案,遇到难题学生可以迎刃而解疑难问题,不会造成做题的恐惧和急躁情绪。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多训练自己的基本数学技能和逻辑思维。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设问来进行学生知识学习的管理,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去学习,这是一种学习效率很高的方法,在课堂上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课学习,数学学习中有必要的话,教师也可以提倡学生进行课堂笔记记录,在记录笔记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知识盲区也就弄明白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要求教师可以去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技能,不仅可以让学生应用在数学学科,也可以利用在其他学科上。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提高。
        例如,在教师教学“小数乘分数”这一课时的时候,在本课时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教师可以将之前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将例题的先进行讲解一遍,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知识的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计算过程进行类比,在黑板里出几道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做题的过程,让班里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地去观察解题思路,找出他们的错误并更正,也很大程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度。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数学学科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学生拥有一个冷静思考的能力,许多学生做题遇到难题就不假思索地轻易放弃,教师需要从课堂先培养学生做题认真的学习态度,在做题的时候学生一定要专心致志,教师可以从平常学生做题的基本情况去规范学生的解题模式,让学生解题从平常就开始逐渐规范化。自主学习才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和重点,教师必须鼓励难题自己先动脑筋去想,实在想不出来再结合课本进行自我探索,最后的方案才是去通过问别人解答疑难点。自己能够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进步的证明。
        例如,在教师教学“圆环的面积”这一课时的时候,这一章节的知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考察比较多,计算公式的掌握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面积公式计算的演示过程,教师然后利用多媒体出一道典型例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题目,学生实在想不出来教师可以给一点提升让学生有解题灵感,学生自主解题出来的结果会让学生记忆深刻,也会让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更快速的解出题目。

数学的大题会出类似的题目,大题的解答不能忘记解答的重要步骤,在课下要让学生加强做题频率。
        三、深化知识记忆程度
        数学知识的重点记忆无非就是重要的公式和定理,数学知识的定义首先要求学生去进行理解,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技能,定义的记忆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去预习来完成。在课程的进行中,学生会出现知识遗忘的情况,学生也可能会有知识盲区的存在,教师针对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就必须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通过学过的每个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的标记去反复记忆,也可以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让学生的做题感一直在提升,这样学习的效率也在相应提高。
        例如,在教师教学“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这一课时的时候,本课时要求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百分数化成的技巧,教师要让学生多熟悉课本知识,先将课本上的例题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计算类题目就要加强训练,才会将基本技能快速运用起来。教师可以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可以让他们相互出题解答,在互动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作出知识构图放在书中,在以后的复习中会很有用。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不可能没有一丝丝疑问,教师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学生有问题是一件好事,教师不应该去打消学生的好奇心理。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也是学生自己在渴望别人的回应,教师要大力提倡这种现象的出现,当课堂充满未解答的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听课情绪也在最高涨的时候。这个时候学生的听课情绪也非常集中,教师可以进行课外知识的普及,这也是扩展课外知识的一个好的方案。学生在基础掌握的条件下,必要的情况下学生也要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在教师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时的时候,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进行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问题思考,让学生明白分数计算法则和整数一样的,让学生在计算时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必须养成验算的习惯。在学生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一些做题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也可以在这个时间对学生陌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在知识学习中,一些学生的必解知识教师一定要及时解答,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最好的指明灯。
        总而言之,问题式教学适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之中,数学课堂的学习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的努力,数学课堂也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课本知识的预习,在学生做好一定的知识储备,在之后的课堂听讲中就会轻松很多。教师在学生提问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给学生思路指引,让学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及时地布置题目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及时的题目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督促学生多去运用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蔡彩绵.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2)
        [2]张巧玲.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