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包含着多样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就是其中之一。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导入的好坏将会对学生整节课的知识学习状态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采用多样、趣味且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谈一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导入策略,希望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人们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在中考中,考查学生数学能力的题型分数占据总分数的比重较大。因此,初中数学教育十分的重要。初中数学教师自然需要意识到所教学科的重要性,承担起属于教师的职责,重视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样性的课堂导入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导入策略,以供参考。
一、重视悬念的设置
悬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激情。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进行悬念的设置。
如,在教授“正数和负数”这节知识时,笔者便会围绕负数这一数学知识点,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悬念的设置。在课堂开始时,笔者会列出三种不同难易程度的减法题,分别是8-5.6=?、81.1-67.8=?、7.1-9=?,并根据这三道题的难易程度分别安排处在低、中、高这三种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前两道题所涉及的计算知识是学生所学习过的,因此学生十分顺利的进行了计算题的回答。然而,学生却久久回答不出第三道题。学生们一致认为这道题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减数大于被减数,算不出具体的答案。此时,笔者便会引入本节所涉及的数学概念——负数,告诉学生这道题可以计算出欠1.9的答案。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地听笔者的讲解,使得笔者接下来的教学变得十分的顺利。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在课堂导入环节重视悬念的设置,使得学生能够在悬念的引导下,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以积极自主的姿态进行知识的学习。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其所具备的视频、图片、音频的呢过形式广受学生的喜爱。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特点,进行课堂导入,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更为积极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如,在教授“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知识时,笔者便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在备课阶段,笔者会仔细地探究这节知识,在网上搜集与这节知识相关的资源,并将其整合成一段视频,放在课件中。在课堂开始时,笔者并没有直接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了自己所设计的视频。视频以生动的画面和趣味性的内容分别展现了点和直线与圆的不同的位置关系。视频展现的十分的生动、形象,能够使学生瞬间将自己的注意力其中在课堂上,认真的进行视频的观看,让学生对视频所展现的内容产生兴趣。视频播放完后,笔者会根据视频所展现的内容逐渐地引入本节的数学知识,而学生则能够在视频的引导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较高。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点,结合初中生的喜好,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联系实际生活
初中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如,在教授“轴对称”这节知识时,笔者便会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课堂开始时,笔者会对学生说:“同学们,请结合你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想一想,蝴蝶、飞机、中国建筑这些事物一般都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因为笔者所引入的元素贴近生活,所以学生能够在笔者的引导下,进行认真地思考,说出关于这些图形具备轴对称的特点。接着,笔者便会向学生展现这些事物的图片,在这些事物上标注上对称轴,向学生讲解对称轴的概念,并逐渐地引入与轴对称相关的其他的知识。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对这节知识产生了兴趣,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学习热情浓厚,学习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总之,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革新教学思想,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生活元素的引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课堂上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综上,对初中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十分的重要。初中数学教师自然需要意识到所教学科的重要性,承担起属于教师的职责,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多样性的课堂导入,帮助学生迅速的将自己的状态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晶.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
[2]张春香.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艺术漫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