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技巧的总结归纳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王素芳
[导读] 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的塑造,一直是教育界广为关注的问题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的塑造,一直是教育界广为关注的问题,科学的数学思维源于长时间系统化解题练习,在有一定解题技巧支撑的情况下,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练习总结出模板化的解题规律,对于知识点的认识能够加深,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教会学生解题技巧,不仅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的捷径,也能够为教师省去很多教学负担,提升教学的效率,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解题技巧做出总结归纳。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总结归纳
        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都较为简单基础,类型题之间都有显而易见的同理性,利用一个成熟的解题思路可以去解决很多模板化的问题,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可以优化学生的解题过程,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开拓,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强化和提升,文本将总结几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技巧,为教师提供参考。
一、假设性策略
        假设性策略是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一个常用逻辑技巧,在解决一些难题的时候,通过对条件进行假设性预想来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进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推进学生的思考进程,让学生通过对题目中条件进行单点或多点假设来跳跃思维障碍,进而更有规程的去探索已知条件与未知结果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解题的思路和途径,促进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巩固和强化。这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思考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延伸学生的逻辑思维,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想象能力。
        例如题为“一辆卡车从A开往B点,如果卡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卡车可以按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如果按每小时50千米前进,卡车能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请问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道题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来说,需要学生用路程公式,但是题目中缺少了时间这个量,所以无法应用路程公式来解决。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设法来解题,题目中给出的提前一个小时,是解题的突破口,如果时间相同那么50km/h会比40km/h多出五十千米的路程,而在行进的速率上,每小时多出了10千米的路程,用多出来的总路程量去除以每小时多出的路称量就是一共所需用的时间,即为“50÷10=5(小时)”,进而得出AB距离为“40×5=200(千米)”,通过相同时间为假设,找出变化量然后得出答案,能够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辅助画图策略
        画图法在小学生解题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借由图形直观的展示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便捷的审清题意,也能够锻炼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直观的图像降低了文字带来的枯燥感和抽象感,能够把数学知识的应用化繁为简,对于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帮助。
        例如题为“小明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园,长为10米,宽为5米,这块地的宽一边靠墙,为了防止外人践踏采摘,小明决定修筑篱笆墙来保护花园,请问要用多长的篱笆?”,这道题目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周长计算问题,但是题目中有一个条件就是“一边宽靠墙”,很多学生在解题中不假思索忽略了这个条件,得出错误的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进行问题解答,把他作为锻炼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学生通过画图后发现了应当删减掉一边宽的计算过程,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会对该类的类型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促进学生解题技巧的提升和数学综合能力的强化。
三、逆向思维策略
        在小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维,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以一般化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寻找办法,这是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逆向思维的培养,是一种能力的进阶和强化,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重视顺向思维的培养,也要重视逆向思维起到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教学的宏观性和完善性。
        例如题为“有一简单分数,分母分子之和为86,如果分子分数都减去11,那么得出的分数为,请求出原来的分数为多少?”通过观察题目可以发现,如果按照正常思维去思考如何拆分86得出原来的分数,学生必须经过多次尝试,计算量过于庞大,教师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首先看计算后的分数,这必定是经过约分后得出的分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分子分母和86减去对应量“86-2×11=64”,这是减后的分子分母后,然后利用“64÷(3+5)=8”计算出其公约数为8进而能够得出,原来的原来分数的分子分母为“3×8+11=35;5×8+11=51”得出原分数为,通过已知结论回推未知条件,发挥逆向思维作用,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和强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来优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发挥数学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舒武辉.小学数学解题的技巧和归纳总结[J].基础教育论坛,2019,(24):7.
[2]邓洁.浅论小学数学解题的技巧和归纳总结[J].南北桥,2018,(22):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