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化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和作用在于能够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和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只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科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因此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提炼教材问题、开展实验探究和优化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出发,分析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优化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和结构,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所以说,广大的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顺应课程改革变化的趋势,把握新课标理念和要求,深入探索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构建起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助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提炼教材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发散
问题的设置和提出是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其作用在于可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促进学生的主体探究。所以,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初中化学教师首先应当重点提炼教材课本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来精心设计化学问题,保证问题的启发性和开放性;随后,教师则可以把握恰当时机向学生进行提问,设置悬念,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分析与探究,以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进行。
例如,在教授《溶液的浓度》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即溶液的质量分数,本节课程涉及到了一些计算题,需要学生们经历探究过程,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提问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行计算。当笔者提出问题后,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计算空间,让学生们围绕例题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们掌握了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这样,笔者通过提炼教材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发散。
二、开展实验探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自然科学,实验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内容、形成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所以,初中化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重点关注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开展,包括各种验证性、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实验,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实验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操作实验仪器并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可以体会理论和实践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具备动手实践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本节课程主要围绕实验展开的教学,所以,在课程安排中,笔者设置了实验环节,让学生们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正式开始前,笔者先带领学生们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了解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然后,笔者再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针对酸和碱两种溶液进行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笔者再让学生们阐述自己的实验结果。这样,笔者通过开展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行为的直接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保障高效课堂的创建和实施。所以说,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改变过去单一成绩评价的模式,通过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来实现对评价的优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内容,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树立起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具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实施。
例如,在教授《金属材料》时,很多时候,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们的评价,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下降,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教学评价环节。首先,笔者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们进行评价,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笔者会在课程结束阶段,设置课堂评测活动,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同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们进行表扬,鼓舞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笔者通过优化教学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动力与支撑。所以说,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的观念和基本思想,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通过提炼教材问题、开展实验探究和优化教学评价等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来推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建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展现出化学的独特魅力与积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培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0):10.
[2]刘鑫.浅谈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学周刊,2018(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