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数学中,教师可以构建学导式课堂,在构建学导式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循序渐进,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之后通过问题化教学来细化教学任务,最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法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从而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支持,通过一系列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为学导式课堂的构建提供条件,同时也提升了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导式;任务驱动;问题教学;小组合作
在构建学导式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注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学导式课堂的构建,应当逐步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不应操之过急,从而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任务驱动法
在向学导式课堂的转变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自学的目标,在起始阶段,学生对单纯的知识学习或许不存在过大的问题,然而,如果教师不指明学习任务,学生就可能出现学习上的问题,即便学生对课本内容已经熟悉,也可能不知道重点所在,产生撒胡椒面的平均用力,虽然也可以扎实地掌握知识,却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而教师如果只是指出学习任务,并不会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产生影响,却可以避免许多时间的浪费。高中数学中,面对的学习任务往往是学生已经学习过但又只是在浅层次上学习的内容,学生往往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积累,进行的又是知识体系的深化而少有全新开拓,是利于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法的,同时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概率》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和生活联系较多而易于学习的内容,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概率这一章节本身的难度不高,适合在教学实验的开始阶段用以考察,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本来的熟悉度就比较高,面对学习任务的畏惧感比较少,是教师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好目标。在上课时,我就可以对学生讲:“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已经很熟悉概率这一数学知识了罢,然而,今天我们又要进行对概率的学习了,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概率还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需要我们来学习。”之后,针对这个知识,我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从而实现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形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问题化教学
在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进行更高难度的学习内容,在学习难度更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化教学的方式,将学习任务进一步细化,用一系列问题来串联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对更高难度的自主学习的掌握,教师则依旧不需要给出答案,由学生自己给出答案,从而起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
高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比较深入,问题化教学的应用场景是比较多的,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双曲线》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上自带的阅读与思考来帮助设计问题,从而对问题化教学提供帮助。由于双曲线这一章节的内容对学生来讲陌生度比较高,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安排得比较细致,采用问题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解答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虽然教师把学习任务细化了,然而知识的难度本身是提高了,教师也可以将问题化教学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设置,也就是进行问题化学习,这样,学生依旧是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还可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更进一步提升了学导式课堂的构建水平,也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三、小组合作法
在帮助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进行对学导式课堂的构建了。此时,教师可以基本上完全放弃对学生的直接干预,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和自学,让学生先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的认识,随后教师才加以考察和引导,实现先学后导,教师只是教学中的引导者,职责是防止学生产生失误和错误。在这个阶段,教师虽然可以试着放手,然而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小组合作法就成为了弥补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甚至,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发生失误和错误的情况也可以减少,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本节内容的趣味性比较高,对于小组合作来讲,可以提升组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交流,可以成为构建学导式课堂的一个尝试。像我就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中有人对军事、历史感兴趣吗?平时,你们可能是从各种渠道了解的这些知识,然而,教科书上也有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之后,我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事先完成的分组来进行小组合作自学,我则在一旁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当学生的自学基本完成后,我就可以及时加以考察和引导,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更正,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使用任务驱动法、问题化教学、小组合作法,教师可以一步步加强学生对自学的掌握程度,当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学导式课堂的构建了,从而提升了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凯迪.高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
[2]兰石军.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