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是以数学教材为中介,以双边的教学过程为基础,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技能的获得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也能够使学生的交流合作变得更为突出。然而,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是教师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三数学;小组合作;内容;合作意识;合作形式
初三的复习课对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这一阶段不仅能够使学生夯实基础,还能够对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和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一阶段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合作的角度,这一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助性,并能够利用整体教学的优势带动个体教学的优势,以此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优化复习环节中来。从任务完成的角度,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性,这一学习模式能够使优等生巩固加强基础知识,还能够使差等生的思维、方法得到更大的突破,以此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一、恰当使用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总的来讲,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其一,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需要处理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以此实现整体大于部分的优势。其二,考虑合作的可能性,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契合,否则,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变得无任何价值。
以“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笔者首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对其基本概念进行回忆,其中包括配方法的概念、配方法的一般步骤等等。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每个知识点所对应的例题,即:配方、利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最后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此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不仅能够发挥其能动作用,还能够以优带差,使每个学生的认识结构都有一定的发展。
二、培养合作意识与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总是陷入一个误区,即: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但这种理念忽视了合作学习本身的价值,就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目前初中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其主要体现出小组内存在排挤现象;小组活动没有明确的活动程序和教学策略安排,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必要的。
例如:在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结束后,笔者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节课的时间设计一份自测题。这一要求促使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协商,确定本章节的重点。然后,参考课后题和课外习题设计自测的内容。在选择题目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综合考虑题型,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作为基本题目,把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作为提高题。在自测题设计后,每个学生各尽其职,以完成自测题的编排。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合作意识和方法的重要性,并产生合作成功的体验。
三、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
根据复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主要是采用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应运用生动直观的方式扼要复习内容,使学生对所要复习的内容构建起思维框架,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互动性合作活动,以此实现复习目标。
例如:在复习“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笔者将学生按照4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然后利用扑克牌练习混合运算,4人互相抽取4张卡片,其中包含加、减、乘、除,计算4张卡片上的数,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达到了熟练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基本式的小组合作方式,其主要流程为:小组内互助合作——提出思考或疑惑——教师引导全班答疑——形成性测试——小组积分赛,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能促进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在初三数学复习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要使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发挥出最大化的优势,需要教师首先恰当选择合作的内容,以彰显合作的必要性,并且合作的内容需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得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合作学习不仅需要以学习任务的实现为主,还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的形成。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伍玉章.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J].新课程·中学,2016(10).
[2]杨丽琼.探究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