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在课上学习的时间有限,若教师全部用来讲解数学知识或阐述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时间与机会减少,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借助简约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值得教师探讨。本文即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主要依据几个方面讨论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约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正在进行革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也在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试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教师也要冷静下来,看看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即使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花样繁多,学生在课上的反响仍然不高。为尝试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简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认真观察分析,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材进度分析学生的逻辑起点,并根据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多种学习资源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并精准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在课上教学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哪些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等等。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笔者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从具体学习内容来看,学生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过圆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从而获得新知识。为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笔者在正式授课前设计了教学尝试,即利用有效的引导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师:“能不能把圆的面积计算方式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你是怎么想的?应该怎样把圆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呢?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是怎样的?”通过设置疑问、探究问题并总结,计划好了学生的整个流程。同时,在设计疑问部分,能够搜集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针对性的设计探究环节,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支点,简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尊重学生探究能力。
二、选择有效的传播媒体
并非所有的媒体都是指多媒体课件,教师要理性看待媒体传播媒体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其确实有教师的言语和肢体无法传达出来的具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恰当的时机应用能使传播媒体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势必要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选择传播媒体。
传播媒体不仅仅只多媒体课件,还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具,动态展示图以及立体三维画图等等。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时,教师在课上讲解的越多,越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实际操作图形的放大或缩小,通过动手体验的过程了解并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才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首先,教师在课上为学生展示一张照片,要求学生说说照片中的人都在做什么。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因为照片过小,看不清照片里人物的动作。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看清楚动作的话,可以怎么办?”学生回答:“把照片放大。”因为当前学生接触到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支持图片的缩小与放大,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而缩小与放大之间的关系,缩小与放大的性质,学生却不能完全懂得,教师在课上利用动态展示的方式,固定的缩放比例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对缩小与放大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创设具体任务,组织有效探究
探究的方式是当前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之一,其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体验、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活跃的数学学习思维。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应选择有意义的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留足探究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为学生具体的探究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探究过程,避免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或直接推理就能够得出答案。而是通过直中有曲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灵活采取方法进行实践。小学阶段学生年纪较小,探究过程自然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严谨,只要学生能够经历正确的探究过程,能够达到探究目的,教师就应该给予赞赏和肯定。因为有些问题的处理需要严格的数据,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在课上学生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存在差异,如测量圆的圆周率等。
总之,利用简约的教学手段,建设智慧、生动、丰富、有效的课堂,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合理应用知识传播媒体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强调学生在课上的主观参与,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没有那么多束缚的数学课堂上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莉萍. 如何打造简约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江西教育,2016(33):65-66.
[2]张晓云. 追寻简约 彰显深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色追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