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害怕甚至抵触学习数学,觉得数学教学很无聊,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融入一些低年级小学生喜闻悦见的因素,如游戏、故事、实践等等。为此,本文也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从“融入游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喜欢的故事”“加强数学实践的教学”三方面具体谈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游戏;实践
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正式开始了他们的学习生涯,对学习的态度也在逐步定型。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容易使小学生尤其是爱玩好动的低年级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实现激趣的目的。下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游戏、故事、实践三方面来谈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游戏教学模式
游戏教学模式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游戏教学是基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目的的。从数学课堂来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立发言的机会比较少,而课堂基本上以数学教师为主导。在小学生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这种枯燥的课堂模式非常容易使低年级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融入游戏教学形式,能够促使学生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很好地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而且游戏也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特点。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这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即“动物园一日游”。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先问这样一个问题:“大家喜欢去动物园吗?那么大家最喜欢什么动物呢?”小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课堂氛围变得较为活跃。之后,教师再引导道:“下面,老师会给出多张动物园的图片,大家数一数每张图片中都有什么动物,一共有几种几只呢?”然后,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动物园内各种动物的图片,接着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能帮老师看看这些图片中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吗?”通过指导,学生可以快速了解游戏规则并尽快参加数学游戏,如有的学生很快地计算出第一张和第二张图片中共有10+23只小鸭子。这样一方面,小学生可以对课程学习完全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游戏的形式传递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感受到更多的课堂魅力。
二、结合学生喜欢的故事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听故事,将故事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并且可加强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值得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和探索。在使用故事时,教师应有效地将故事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并使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情境来使学生加强对故事的思考,充分发挥故事的有效作用。
例如,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故事的运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讲这样的故事:听说爷爷买了放大镜后,小波迫不及待想玩一玩。一天,他拿着放大镜对准了螃蟹,发现螃蟹眼睛能够变得像花生那样大,他又把它对向荔枝,结果荔枝变成了橙色,但是当他将放大镜移到爷爷看过的数学杂志上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杂志图片上一个的“角”并没有得到改变,仍然是直角90度。他觉得非常奇怪,然后就拿了一张草稿纸重新画了一个角,又用放大镜观察,然后在放大镜上方测量角度的大小,结果发现角度的大小依旧没有改变。教师利用这样的故事充分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具体开展知识点的讲解,向学生解释在放大镜下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即角两侧的张开角度没有改变,所以角度不会发生变化。如此就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充分掌握了角的相关知识。
三、加强数学实践的教学
许多学生抱怨数学没有用,因为他们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来自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能够将数学课堂知识与一定的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可以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数学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举办跳蚤市场,让小学生买卖自己的小物品,通过折扣、买一赠一等活动,计算他们需要购买的物品的总价值,以及自己的收入。这不但使数学计算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技能和概念,符合小学生们的兴趣特点,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
总而言之,从游戏、故事、实践几方面出发来实现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新课改对于小学生的培养要求,还可以顺应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达到教师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晶.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04.
[2]宋国兵.小学数学中趣味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7,18(1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