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 ——乡镇小学德育教育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姚天奇
[导读]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所以,对于乡镇小学的德育教育,教师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研究多种德育教育方式,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德育教育进行优化,促进学生思想境界与行为品德的提升,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阶段  德育教育  优化方式  策略研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意识与行为对学生之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然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对很多事物都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亟需正确的引导。所以,对于乡镇小学的德育教育而言,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优化。对于此,教师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确他们的行为特征以及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对学生进行灵活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规范行为,提升品德。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乡镇小学德育教育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
        一、德育宣传:重形式
        德育宣传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方面,打好宣传基础,有利于德育内容的渗透,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然对于德育宣传而言,以往的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很难发挥出宣传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德育宣传的形式。并且,在设计宣传形式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即教师应当注意到宣传对象的特征,还需要注意到宣传环境、形式的吸引力,等等。教师的考虑越全面,宣传的形式越多样,德育教育的效果越好。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德育宣传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传统的宣传形式,比如张贴字画,但要对传统形式进行优化,比如在张贴的字画中,文字可以由方方正正的楷体改为更具吸引力的花体,图画可以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游戏等内容进行结合,德育内容可以改成简单的话语,等等。除了传统的宣传形式之外,教师还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运用一些新的形式,比如视频形式、广播剧形式,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表达德育内容,广播剧可以巧妙地引起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思考。不过,考虑到乡镇小学的教育环境,对于这些新的形式,教师可以量力而行,也可以对其进行变形,比如对于广播剧,没有条件播放的话,可以让学生来演广播剧。宣传需要重形式,也需要灵活调整。
        二、德育教育:重课堂
        德育教育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渗透。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是其主要教学形式,所以,教师要优化乡镇小学的德育教育,还需注重课堂教学。

也就是说,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得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滋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把握好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程度,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渗透,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升品德。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语言渗透,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深化学生的感触。教师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比如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多形式的结合,如运用游戏进行结合,在为接下来的教学进行铺垫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德育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将德育内容当作教学案例的背景,案例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要进行案例的学习,就必然会接触到案例中的德育内容,等等。德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方法多样,教师需要精心研究并巧妙运用。
        三、德育强化:重家校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不仅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优化而言,教师不能仅仅将教育目标局限在学校教育中,还应当关注家庭教育。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家校结合教育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出发点都是学生。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双方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在家校结合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能够及时对学生在学校以及家庭中的情况进行沟通,对于此,可以开家长会,也可以定期家访,还可以建立微信沟通群,等等,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其次,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即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需要将学生在家的情况如实地告知教师,双方保持定期的沟通。第三,教师与家长一起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德育教育策略,并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沟通与调整。在家校结合下,学生会得到双向护航。
        总而言之,乡镇小学小学的教学资源可能没有那么丰富,但这并不影响德育教育的实施。所以,教师应当在综合考虑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思考,并设计多种高效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充分的德育浸润,促使学生成长为积极向上的人。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01):173-174.
        [2]奂高平.谈新时期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