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冯灵敏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班主任加强对培养和提升高中生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的重视,积极地探索并创新渗透德育的形式与方法,尽可能地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受到优秀思想的深刻感染,并将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涵养,能够增强高中生内心的道德感悟,使学生逐渐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人。因此,笔者在文本提出了以下四点高中班主任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实践活动;德育教育
        目前,绝大多数班主任依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限制,盲目地追求本班学生取得更多的学科分数,只希望他们能够凭借优异的分数进入一个好大学,却忽略了道德方面的教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对优秀的道德品质的需求,严重抑制了高中生自身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班主任应该改变以往死板的“唯分数论”的观念,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而且要加强对培养学生“德”的重视,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理念,深入挖掘学生内部的道德潜能,促进高中生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
        一、要坚持德育活动化,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
        为了能够增强高中生自身的道德体验,班主任要努力开展一些形式丰富、内容欢快的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德育教育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到优良思想的存在,并受到其深刻地感染,进而才能将优秀的道德思想内化成自己独特的品质,进一步丰富高中生的道德修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坚持德育活动化,引领本班学生参与生动欢悦的德育实践活动,注重给学生提供实践道德认知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亲身经历从中获得深刻地道德感悟,并增强他们内心的道德体验。
        例如,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宿舍和个人卫生问题开展了“宿舍文化节”德育实践活动,首先,在班级公示了宿舍卫生管理条例,并要求每个宿舍依据条例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卫生约定”。其次,让学生自主管理宿舍的卫生,以宿舍为单位开展了“爱我宿舍、秀出自我”的宿舍文化大赛,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这次实践活动。最后,学生宿舍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间宿舍都有自己的专属室名,如“望月居”、“花朵的温室”等,他们还制作了宿舍的舍歌和舍旗,屋内窗明几净,衣物摆放有序,可见德育活动化增强了学生的德育体验。
        二、令德育活动小组化,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合作品质,班主任要引导本班的学生自愿地与其他同伴结为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具体的德育任务,以此来增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因此,班主任要令德育活动小组化,使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相应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他们会为了小组这个整体而全力以赴地完成活动任务,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爱、互助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合作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品质。
        例如,班主任引导本班的学生自愿与住址相近的同伴结为小组,共同完成“我为爸妈当小厨”的德育活动。首先,小组内的成员决定在本周休息日为爸妈做上一顿精美的午餐,先共同做好饭菜,最后再统一装进食盒进行分配。其次,每个成员都依据自己的能力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比如有的成员负责去菜市场买菜和需要的食物,有的成员负责淘米、蒸米饭,还有的成员负责把菜炒好,其他成员则负责将饭菜装进食盒。最后,在这次活动中,学生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了一顿精美的午餐,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品质。


        三、让德育教育生活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班主任要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贴近日常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周围的生活中感知那些未曾发现的优秀品质的存在,挖掘出每一个渺小的现实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有利于使学生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使学生不自觉地模仿并学习他们身上的道德精神。因此,班主任要让德育教育生活化,引领学生寻找现实世界中的优秀人物及其身上的优良品质,从而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崇敬之情,以此来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意志,通过感悟和学习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得到真正地提高。
        例如,班主任向学生讲述这次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主动搜集与抗疫有关的视频或资料,使学生受到抗疫故事的深刻感染,从哪些渺小又平凡的人物身上学到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铭记普通医务人员身上最闪光的道德品质,并向他们学习,使学生受到较大的触动,从而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规范他们今后的道德行为,帮助高中生逐步成为我国未来的栋梁。班主任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品质,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优良精神,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适当进行德育评价,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为了能够强化高中生的道德认知,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表现和道德行为给予适当地评价和反馈,尽可能地采取中肯的、激励性的语言来品评学生自身的行为,以此来发挥自身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萌发积极向上的强烈动机,从而自觉地调整今后各方面的行为。因此,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德育评价,在准确地把握高中生道德品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正向的评价来勾起学生内部强烈的情绪体验,让学生主动地朝着更好地方面去发展,逐步端正他们今后的言语品行,最终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例如,在学生完成了以“我爱校园,校园伴我成长”的实践活动后,班主任对每位学生给予激励的评价。师:“经过这次实践活动,大家都成长了许多。你们不仅制定了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的细则,而且还动手布置了校园文化墙,在学校的评比中拿到了校园之星,你们已经懂得了为校园的文化、环境和卫生做出贡献……”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鼓励学生自评,说一说在德育活动中的感悟,学生张三说: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只有你努力维护校园的环境和卫生,校园才会给你提供一个舒适、洁净的学习空间,付出和回报都是相互的,我们要敢于付出、勇于为校园做贡献……由此看来德育评价能够升华学生的道德认知。
        综上所述,班主任必须严格地遵循“以德育人,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地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道德基础,适当地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优良道德的重要性,以此来增强他们的道德体验,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相应的德育目标,在此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合作品质,要让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向上的生活理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适当地评价,进一步强化高中生的道德认知,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陈智君.高中班主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能力的分析[J].学周刊,2019(15):172.
        [2]邱宝全.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与德育教育方式解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47+49.
        [3]李爱军.关于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