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实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陈显发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学工作者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学工作者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培养出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人才,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任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德育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小学生德育水平,会直接受到教育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具体教学措施。以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德育教育;重要性;措施
        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国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共同目的。尽管小学阶段逐步开展了德育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些许问题,以下内容分析了分析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帮助小学教师正确认知此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德育教育工作措施。
        一、新课改下实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满足现实发展需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换而言之,一个人有才无德无法走的更长远。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发生着相应变化,比如: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具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从整体性来看,教育事业则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满足了各个时期国家发展的人才需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则成为新时期的人才衡量标准。人才不仅具备健全的知识体系、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等,也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要形成健全的道德体系,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因此,通过积极推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三观建立创造良好条件,并为国家发展培养出具有高道德素养的人才。
        (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学科知识间的融合性与渗透性逐步提升。通过在小学阶段积极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体系,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创造了先决条件,进而提升各个学科教学质量。随着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步形成明辨是非、独立自主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
        二、新课改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措施
        (一)提升德育教育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
        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而言,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工具,提升德育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并积极引领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通过提升德育教育信息化水平,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并提升德育教育趣味性,帮助小学生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掌握德育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小学生搀扶老奶奶过马路的照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助人为乐,以及拥有此项品质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积极践行助人为乐品质。
        (二)将德育教学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所谓的学科渗透性是指德育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在专门的德育课程上开展,也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着榜样性,各个学科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德育品质,进而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导着小学生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1]。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中蕴含着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可以借助日常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我的战友邱少云》反映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二者的关系。当集体利益受到威胁时,个人利益需要服从集体利益。另外,此篇文章也告诉学生要爱国,要懂得珍惜用革命先烈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科学家励志故事讲述给学生,以此督促学生要认真学习、热爱学习,并养成热爱祖国等诸多优秀的品质[1]。
        (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尽管小学生可以参与到各节的课堂教学中,但是长时间的学校教育,会减少学生社会接触机会,并影响到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学校可以在课堂德育教学中,积极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各项思想品质的正确认知,并激发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春游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来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通过组织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组织义捐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到无偿社会组织的存在,并体会到公益活动所折射出的助人为乐等优质品质。
        三、结束语
        总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需的人才也具有着多样性。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经济想要获得持续性发展需要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关键性教学工作。然而,德育教育工作并非是简单地开展思想品德课程。随着各个学科知识渗透性的增加,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的有效配合,以此来全面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以上内容对新课改下实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实施措施进行了相应阐述。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徐小武.浅析新课改下实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师道·教研2016(7):12.
        [2]张玉芬.新课改下实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学周刊,2020(6):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