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朱秀丽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朱秀丽
[导读] 就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仍以传统的“师讲生听”为主,
        摘要:就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仍以传统的“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体地位,这便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积极性的调动。对此,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与探索,而探究总是围绕各式各样的问题展开的。基于此,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做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应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进行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因此,为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善于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以进一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产生向来不是凭空的,更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而产生的困惑与不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而创设问题情境,而是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测量”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先是利用课件出示了两条长度相等的相交线段,问学生哪条线段更长一些。待学生简略估计过后,我出示了两个不同规格和形状的容器,其中都装有一定量的水,并问学生哪个容器中的水更多一些。待学生汇报了自己的判断结果后,我继续说道:“到底同学们的判断准不准确呢?下面,我们用尺子来量长度,将水倒入量杯中进行测量。”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感官不一定可靠,需要借助专业的测量工具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进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立足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虽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但其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再加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且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数学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立足现实生活,使学生得以切实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比例的意义”这一知识点时,我先是向学生询问了本班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之后,我相机引出了全国男女性别比例问题,即男多女少,并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不同省份新生儿的男女比例。基于此,我向学生问道:“通过观察,你发现了这些省份新生儿的男女比例有何共同之处?”此时,学生便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这一问题。于是,我继续问道:“通过比例,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比例?”如此,通过立足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基于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的传递往往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与互相交流的机会却十分有限,这便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变革,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基于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获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探究“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先是让学生测量了课前制作好的纸质小圆柱的底面直径,计算出了圆柱上底和下底的面积。之后,我向学生问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但我们没有学过曲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另辟蹊径,将曲面转化成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其面积呢?”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来共同探究圆柱的表面积公式。经过思考分析,学生巧妙地运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这便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熟悉问题情境创设的多种形式,将数学知识巧妙寓于其中,以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局限性,使数学学习成为包含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活动,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海.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14):190.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