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中的地理实践力重点是指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感知地理现象,分析地理原因,探究地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文注重通过翻转课堂、微课教学以及自主探究三个角度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课堂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部分地理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方面,并未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未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探究空间与时间,导致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普遍偏弱。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转变原有的授课思维,真正以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参与地理实践的条件,专门开设地理实践成果交流和探究的课时,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运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采用翻转课堂法,构建实践空间,提升知识理解力
对于一些不具备野外实践的学校或可以通过地理实验开展实践探究的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实践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课上展示。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实践学习具有自主性,也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充分地进行准备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真正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在分享中,获得地理知识学习的快乐。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创设地理实践学习任务。教师对学生说:“你们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物品,看做地球仪,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装饰和调整,并将地理知识‘搬’到制作的地球仪上,促进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第二点,时时与学生保持联系。教师运用现代通讯工具,时时和学生保持沟通,并时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点,展示实践成果。在众多学生的实践作品中,找出具有代表性作品揭示地理规律:如将足球看成是地球仪,并将白色的毛巾固定到篮球上,绘画出相应的经纬线,并以手电筒为光源,进行地球自转意义的阐释,从而更为详细的理解地球自转意义。也可在实践作品中,找出典型问题和易错问题,进行现场纠错,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增强。
二、使用微课教学法,营造实践情境,提高知识分析力
在许多实践过程中,有些实践较为浪费时间,而且执行相对困难。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展示实践情境,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更为详尽地观察微课视频的动态图,真正提升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促进微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考虑到假如运用实践的方式,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注意到水形态的具体变化。为此,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水循环动态图,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教师出设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提升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
在此次课程开始前,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们都说覆水难收,在地理学上,泼出去的水是可以收上来的,请解释其中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将制作的水循环动态图,进行展示,并让学生结合动态图进行分析。通过观看动态图,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此部分内容的结论:方法一,泼出去的水下渗开始地下径流,之后流入海洋。海洋水蒸发,并随海风吹向陆地,组成云朵的一部分,从而形成降雨,再次回归原地。方法二,泼出去的水存留在陆地上,受热蒸发,成云致雨,降落到陆地,回归原地。教师运用多媒体,模拟实践情境,让学生更为系统的理解和分析地理知识,提升微课教学质量。
三、巧用自主探究法,提供实践平台,增强知识探究力
高中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而且想象力丰富。高中地理教师在增强学生实践力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寒暑假、节假日到工业、农业、社区及自然界考查、实践,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寻找教材或课堂教学与现实的差异、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原因等,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授“水土流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经常性地记忆这部分内容,但是并未透彻性的理解。为此,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为了提升整体自主探究质量,教师准备如下工具,进行模拟:海绵块、泡沫、树枝、沙子、水等工具,并让学生构建实验工具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学生通过改变泡沫的坡度,探究出地形坡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海绵块的大小,探究植被的多少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变水量,探究出降水量的多少是影响水土流失的条件。学生结合野外实践,展示丘陵耕作区,农民通过整地使得丘陵上田园“外高里低”,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开展自主实践探究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拓宽地理思维、运用与调动地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在开展提升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打破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制约,针对学生的问题,灵活性地调整相应的策略,促进学生实践力的增强,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莫亮华.摭谈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3)
[2]孙竞航,刘恭祥.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1): 22-23.
宁德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度立项课题:《融合综合实践活动培育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实践研究》(立项号:JNDKY19-201)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育的实证研究》(立项号:17613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