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现代化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变得更加开放,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这种变化,促成历史课堂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蜕变。情境教学法新课改背景下的产物,对于历史的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的体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真实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将知识直观化呈现出来。此外,借助背景故事构建故事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从而有效提升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背景故事
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直接将知识讲述给学生,学生只能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加上教师的讲解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对知识的见解流于表面,不能产生深刻的认知。在现代化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情境,将学生代入到情境中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从而有效提升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一、开展实践活动构建教学情境
受到长久以来教学观念的影响,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中,教师都是沿用灌输式教学法,将教材中的知识直接讲述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了解是片面的,学习的过程也是枯燥无味的。在现代化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基础,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知识,构建真实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提升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时,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性的活动构建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是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后发现了很多不同之处,为了促进民族的融合,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感受一下改革带来的变化吧。”我按照教材中的内容给学生分配角色,之后让各个学生熟悉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学生熟悉之后,我让学生开始活动,演绎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并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构建了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增强了知识的代入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从而有效提升了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有效打破了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限制,使现代化的教学更加灵活。传统的历史教学受到教学条件和教学思维的限制,教学的形式单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仅仅好是在表面,而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将知识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构建出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中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真实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经过老一辈革命战士的奋斗才有今天的成就的,这与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毛泽东。”我讲完后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毛泽东主席相关的视频资料,构建出直观化的教学情境,放学生产生了与毛泽东主席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对这部分的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将知识直观化呈现给学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了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三、讲述背景故事构建教学情境
单纯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固然可以节省不少课堂的时间,但是历史学科本身具有的特性,却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甚微。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大多与学生现代的生活相距甚远,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现在的学生都存在不同,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国难免会出现偏差。鉴于此,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将讲述教材中史实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的分析,构建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思维代入到历史知识的情境中,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有效提升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时,教师可以讲述背景故事构建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代入到历史的学习中。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拿破仑的大名大家早有耳闻,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拿破仑的故事吧。”我讲完后给学生讲述拿破仑从军时的经历,构建出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述故事构建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总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效打破了传统刻板的历史课堂,使现代化的历史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丽.高中历史教学结合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71-72.
[2]胡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及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