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唤醒与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向瑶
[导读] 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氛围不高等困境
        摘要: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氛围不高等困境,本文基于学本教育理念,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其结合的课堂构建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策略
        学本课堂教学是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与教师都能够学会学习、学会教学,是课堂参与者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出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还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学本式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必要。
        一、课前问题导入
        教师在课前需要结合课程标准、教材文本等多方面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整理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教学方案。那么在课前备课任务当中最主要的可以说就是问题的开发,一个乃至多个具有实际作用性的问题关乎着课堂教学最终效果的良好呈现,教师既要做好对问题的分类,也要体现出层次化和思维化等特点。首先,根据历史要素的不同,问题会包含有概念类、原理类、习题拓展类等等,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提炼,深入挖掘。其次,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来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层次划分,最后再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最终调整,使一个十分个性化但又科学的问题总集和教学目标得以完成,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语引发学生的思考:1840年,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爆发,英国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满清朝廷的天国梦就此惊醒。接着教师出示几个问题:鸦片战争的过程怎样的?为什么称这次战争是改变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为什么说这次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三个问题虽然分别涉及到了多个方面,但也由此使本节课的主题凸显,十分具有问题导学的层次化特征,帮助学生接下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课内容。
        二、课中智慧引导
        导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引导,是教师专业技能中比较重要的一项。那么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主要目的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必须要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来展开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智慧、巧妙、引领为主要特点来帮助学生爱上历史,学会如何学历史。在现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之下,广大教师愈发重视学生的情感、智力以及思维等多方面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这也同样需要历史课堂有更多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真正呈现出开放和多元化的教学特点。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内容以及课型的不同来选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在不断的实践尝试中进行探索和完善。

例如,在“丝绸之路”一课中,本课是一节问题综合解决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本课具有十分明显的教学流程,即情境创设、目标呈现、评价预习效果、问题引导、合作探究、习题训练、归纳总结、意义深化。再如“北宋的政治”一节课之后的内容是“探究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及措施的利弊”,那么这节课同样就可以按照上述流程进行。当然,历史教学不缺乏灵活性,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的回归评价指导策略
        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后复习环节也尤为重要。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知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后的复习和对单元知识的回归,其都有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特点;也可以基于课前的结构问题进行预习,根据师生的课内对话来建构以知识为基础的评价式复习;也可以是主动分享式的复习。
        具体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在一整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回到单元起点进行知识梳理;其次,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要定期检验,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一个定期复习的良好习惯;最后,回顾拓展,在回顾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一些细节进行拓展延伸,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拓宽其视野。例如,在复习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这两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时间线来将两课合并为一课,首先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入手,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剧了对人民的搜刮,这也意味着腐朽的封建统治开始激化阶级矛盾。那么接着就可以通过回顾拓展的方式来引出鸦片战争,在逐步解决一个又一个概念性问题的同时,利用预设问题模块的形式来使学生建构起该单元的历史线索,即19世纪初的清朝盛极而衰、危机四伏的原因到英国侵略的目标为什么是中国,再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三个问题将整个阶段的历史串联了起来,而学生也对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有了十分透彻的了解,这也就不难明白一个《南京条约》对于近代史中国的深远影响,也就更不难明白为什么会爆发农民阶层所领导的武装反抗运动。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本课堂通过转变了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兴趣的同时,也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学本课堂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系统性的积极探索,设计和完善每一节历史课,使师生都能够得到共同发展,也正是历史学本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俞金春.关于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18(10):7-8+58.
        [2]张春叶,王海龙.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转化与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8):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