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人才的不断增多,人们对高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就需要不断的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是要积极的探讨研究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史料;历史;应用方法;多媒体;
高中历史作为相对枯燥一些的课程在高中学生的整体学习中占着非常重要的比重,尤其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来说,意义更是不同凡响的。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需要加强对引用史料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发挥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史料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史料
历史史料发生的年代一般距离学生所处的年代都很久远,这就导致学生对历史史料的认知和理解产生了巨大的障碍。多媒体技术具备视频、音频和照片的多重功能,可以生动形象的将史料的内容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为学生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营造一种真实的历史氛围,使学生通过声像结合的立体式多维画面产生感官上的刺激和情绪上的共鸣,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在引用“中日建交”的史料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同时加上自己的讲解和说明,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在史料的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田中角荣访华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思考。在相关的史料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中日双方重要人物的讲话内容与表情变化”,让同学们对自己注意到的东西多体现出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以此来确保引用史料进行教学的效率。
二、适当引用课本外的真实史料
教师在引用史料进行教学时,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也要适当的引用一些课本以外的具有时效性的真实事件,来培养学生将历史学习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意识,提高学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创新的思维意识来理解和认识历史问题,产生自己对史料和课本知识结合学习的独特看法,有益于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例如虽然当前我国和日本的外交关系正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我国人民造成的身心伤害和经济损失都是不可磨灭的,高中生必须能够做到在维护两国外交政策的同时勿忘国耻。教师除了可以引用书本上的众多史料之外,还可以引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社会事件,帮助学生时刻铭记我国当前国际地位的来之不易,对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日关系形成进一步的了解。在带领学生学习相关史料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分享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更多关于现代中日关系的一些史料,以此来拓宽同学们的眼界。
三、传授给同学们史料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师通过引用史料进行教学最终是要实现传授给学生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教师在采用史料教学的方法时,切不能只是走个过场,只单纯的注重于课堂趣味性的提高,而忽视知识内容的传授,要注意将史料中所包含的深层次的道理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通过史料的学习对相关的历史知识产生深刻的认识,能够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和道德素养。
如“我国人民反日游行”的事件中出现了一些打砸销售日本生产的产品的商店、破坏日系汽车的过激行为,使原本正当的爱国行为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质。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史料的引用在讲解中日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同学们形成科学合理爱国的意识,将这一史料中所包涵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宣扬出来,同时也要对其中的打砸同胞合法财产的过激行为进行指正,充分的发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用史料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从而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对高中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高中历史的教学目的是要帮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发展经验,更好的解决当前以及未来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积极的探索史料的应用方法,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史料辅助教学,充分的发挥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颖.“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60-61.
2.杨娟.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30):31.
湖南省教育科学工作者协会重点课题 编号XJK17A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