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范凌峰
[导读]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主要舞台,这个舞台可以是情趣盎然的,亦可以是复杂多变的,但必须是有效的。
        摘要: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主要舞台,这个舞台可以是情趣盎然的,亦可以是复杂多变的,但必须是有效的。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如何使课堂教学重焕生机与活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是广大一线教师当前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做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就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仍以传统的“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体地位,这便严重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与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进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鉴于此,为使历史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得以及时扭转,教师就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学习特点和历史教学规律不相适应的环节做出及时地调整优化,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一、注重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具有重要影响。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又能够聚焦学生的思绪,为新课引出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特点和新课内容对其进行灵活设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这课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利用课件展示了乔丹、奥巴马、贝利等人的照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并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在这之后,我对学生说道:“NBA球星乔丹,球王贝利,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黑人。我们大家都知道,黑人的故乡在非洲,那么为什么现在美洲大陆会生活着成千上万的非洲黑人呢?这与什么有关?”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很容易答出是因为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于是,我顺势引入了新课:“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17世纪继之而起的是荷兰。到了18世纪,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殖民帝国。那么,这两个国家是如何成为世界大国的,它们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这段历史。”如此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内容
        基于信息技术具有视、听、说三方面的功能,并以互联网为依托含有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图文并茂的独特优势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而轻松化解教学难点,在最大限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在教学《两极世界的形成》这课时,为使学生理解“冷战”的概念,我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的两组录像,并让学生思考: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在武器使用方面有什么不同?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得以轻松获知二者的不同点,进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冷战的含义。此外,在讲授到冷战的表现时,我出示了幻灯片《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并辅以声情并茂的演讲,以促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此,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轻松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信息的传递大多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机会却少之又少,这便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变革,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善于合理运用这一模式来改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以《罗斯福新政》这课教学为例,在学生了解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美国面临的困境后,我将全班学生分为了四组(金融、农业、工业、社会保障福利),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为罗斯福出谋划策,摆脱面临的困境。在这之前,我让每组选出一个内阁长官负责各组的讨论,总结本组的政策措施、核心思想,提出方案及其目的、作用等,并作好记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我则会在班内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地指导点拨。如此,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四、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落实以学定教
        由于受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仅凭一味地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承认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继而在此基础上对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层,以充分落实以学定教,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和禀赋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地开发和释放。
        在教学《鸦片战争》这课时,我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将其划分为了A(优等生)、B(中等生)、C(后进生)三个层次,并分别设置了如下问题:1.林则徐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禁烟?成效如何?(难度:易,适合C层学生)简单的提问有助于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难度:中,适合B层学生)稍有难度的提问有利于中等生在强化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南京条约》中,外国人为什么要求拥有领事裁判权?(难度:难,适合A层学生)为优等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技能技巧。
        五、采取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改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推动评价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在最大限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与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我往往会采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包括测试评价法、自我评价法、观察评价法、历史调查评价法等。其中,测试评价法是使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评价方式,它通常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基点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再如,观察评价法则是教师根据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观察记录,再对照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较为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进步与不足。通过采取多元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了以人为本,反映了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对“有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继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历史的学科特点展开积极、有效的教学指导,不断创新,时时反思,以望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尽可能小的精力投入换取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曲淑梅.浅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34.
        [2]崔进麦.打造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6(18):70.
        [3]吕荣意.关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