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李艳朝
[导读] 构建学生的视觉审美价值取向,是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目标的具体课堂实践
        摘要:构建学生的视觉审美价值取向,是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目标的具体课堂实践。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高效课堂
        对于高中美术鉴赏高效课堂的构建,文章将围绕“情境教学、比较教学和校馆合作”等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营造情境与问题,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根据课程内容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更具有开放性的“好问题”。高中美术鉴赏课在营造情境与问题时,教师应当注重信息关联,带有一定的设计思维和视角切入,将问题情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搜索信息、捕获信息和解构信息,达成思考目标。教师问题设定最好有横向和纵向的维度,引导学生从个体深入欣赏到整体不同地域同题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探究,好问题设计的构思、意图、方向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与提升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和解读名画《拿破仑一世加冕》一课时,教师以学生角度设计问题,相关情境设计设置了五个的问题:第一,“拿破仑一世加冕”这张油画作画的背景以及是因何原因而画?画家大卫是怎样呈现加冕这一伟大时刻?第二,为什么要美颜长腿?那么,怎样构图让拿破仑显得高一点?第三,为什么有些宾客没有来却要把他们画上去?有什么作业?第四,在这次加冕仪式上出现了哪些道具?它们有何寓意?第五,如果你是画家大卫,会把自己画在哪里?画家大卫又把自己画在哪里?教师整节课通过代入式的提问,引导学生想象,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画中思考教师环环相扣的提问。
        二、作品差异对比,学生在多角度对比中深入鉴赏
        ?语言永远无法穷尽“视觉”的丰富性,而且“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较则是最基本的问题情境生成途径。比较教学的层次分为一般和较高两种层次。一般层次:画种、内容、技法;较高层次:风格、内涵、创造。在高中美术运用比较教学时,教师可以扮演起“总导演”的角色,将策划研究项目分配给学生,同时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捕获学生新的关注点,尊重学生的视角,教师可适当提升研究的深度和高度。
        例如:教师可以从西方现代派的创新意识与中国花鸟画的传统与继承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比较作品李嵩《花篮图》与卡拉瓦乔《水果篮》,关于这两者作品差异的对比,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媒材形式和表现的异同”三方面展开深度教学。李嵩《花篮图》处于中国北宋时代,媒材形式属于工笔画,画家用线,以固有色渲染变化,对花形进行传神的刻画。卡拉瓦乔《水果篮》处于意大利16世纪,媒材形式属于油画,画家用光、追求形体、色彩、质感与空间感的真实再现。

又如《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比较教学中,教师将写实主义画派主意代表人物米勒的《拾穗者》和印象主义画派代表人物雷诺阿的《红磨坊街舞会》进行作品对比,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身份环境、动态与表情和技法与色彩”进行深刻的对比。
        三、“校馆合作”,有效延伸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空间
        随着美术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学形式及教学目标发生了明显转变。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生对美学文化进行认知。“校馆合作”是我们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校馆合作”将校外专家“引进来”,同时能够带领学生“走出去”,实地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这极大的诱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使学生觉得学习美术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参观后的活动延伸包括三项:第一,成果整理。采用“历程档案评量”的方式,教师鼓励学生于平时自行收集相关主题信息、图片。期末时,协助学生建置一本专题档案夹。第二,加深概念。返校后的隔一周,继续在教室内,进行核心问题的讨论,且利用核心概念或相关议题,延伸创意成为一件艺术品。第三,活动评量。活动的评量是指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评量,个人参访行为的评量、小组参访行为的评量、返校后学习单的评量、返校后延伸创作的评量、学习档案夹总整理的评量。
        例如:在我校美术教师“校馆合作”教学课程设计与规划中,“校馆合作”项目内容首先是活动前:学生要提前了解今日参观的主题,最好功课并且利用上网查询基本资料,做好心态准备,仔细聆听解说叔叔或阿姨的导览。活动中,学生经过展馆人员或教师的导览后,能够踊跃发言并且提出疑问,同时学生间能够合作,现场速写或完成部分学习单。活动后,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利用时间整理学习单,同时鼓励学生可将自己的学习单的成果与同学、老师、父母亲分享。
        综上所述,合理营造情境与问题,作品差异对比,“校馆合作”,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和鉴赏审美趣味,有效延伸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趣中步入乐学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邹琴.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59.
        [2]鞠崧楠.馆校合作:关于美术馆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1,(12):176-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