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研究    ——以广州市五中附属初级中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黄艺青
[导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的决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的决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本文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广州中考体育改革方案,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改革传统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推广体能操运动以提升初中学生体能训练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旨在为同类兄弟学校更有效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 大课间体育活动 体能操 实践研究
广州市五中附属初级中学(简称五中附中)尝试将其融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以“广播操+体能操+跑操”的模式开展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多年大课间体育工作的经验,在吸取他人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及内容的优缺点和在大课间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现实问题及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为今后各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分析
一个学校的体育设施配备,是反应其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的直观因素,体育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学校开展大课间的质量。充足的场地、器材是成功开展大课间的有利条件,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大课间的重要因素[1]。学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五中附中场地、器材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需要,同时,还会根据每学期的各类器材损耗程度,统一进行补足和购买。
        2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设计和选择对于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目前五中附中大课间体育活动采用的是“广播操+体能操+跑操”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具有活动目标的多重性和空间的开放性,能够很好的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这三个部分过程都由体育教师和音乐统一指挥控制音乐精心挑选并特别制作,赏心悦耳。大课间进场路线为消防疏散演习的路线,采用集合—进场—广播体操—体能操—拉伸放松—跑操的组织形式,在最后四分钟学生进行放松整理,学校通知退场后学生返回教室。
        3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时间安排
表1显示,第一环节学生集合进场之后集体做全国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紧接着是体能操练习,体能操是由五中体育科团队自编,于2018年开始在全校每天的大课间使用,此版本为第二版,持续5分30秒左右,无需器材,完全是自重练习,从发展柔韧(体前屈)、力量和协调(上肢力量包括支撑、爬、俯卧撑、核心力量;下肢力量、协调素质包括弓步下蹲跳、马步下蹲跳)、速度、耐力(并腿跳、开合跳等)的身体素质全方位设计,并且活动面积在1平方以内,完成该操初中学生心率可达175-185次/分钟,高中学生心率可达170-180次/分钟,体能操练习,实用易操作。
表1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持续时间

        4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状况分析
体育是学校在创建特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体育发展好坏,学生锻炼情况和如何持续发展,校领导和教师起到关键因素。他们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进展。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开展大课间,也很积极性参与到大课间中来,管理上做出明确分工,能做到“活动责任制”,学校监管力度好班主任能做到共同参与,形成师生共乐的场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他们活泼好动,对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能操积极热情,如今大课间体能操活动在我校实行一个学期,效果显著,较之前传统的课间操而已,效果大幅度提高,并深受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
        5学校实施体能操的成效分析
5.1全面锻炼,强身健体
目前开展的以体能练习和有氧耐久跑为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音乐精心挑选并特别制作,赏心悦耳,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性,使学生的体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全面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在12月份的国家体质测试中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明显比入学时进步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不仅体质变好了,也更显得有活力,学校期末统测也名列全区前三。
5.2以赛促品,尽展风采
10月份我校开展了班级大课间三操比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良好品质。比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在比赛当天还邀请了家长进行观看,把比赛作为一次展现班风的平台,让班级全员参与。通过比赛,即可让各班展示本班的学风班风,又可让全校师生感受班级的精神面貌,提高班级凝聚力。
5.3劳逸结合,身心愉悦
初中由于升学压力,学生平时除了在校进行体育大课间和体育课,其余时间大多数用于学习,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上午上完两节课后进行的,大课间活动使学生身心得到了舒畅,加上体能操运动效果较好,让紧张学习的大脑得到放松,缓解了同学们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学生放松身心,提高大脑的思维、应及控制等能力。
        5结语
增强学生体质是一线体育教师不断努力方向,而大课间体育活动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我校在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体能操”实践,改变了原有的传统大课间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场地器材现状、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大力推广体能操,接下来将继续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大课间的科研工作,将开展体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加深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大课间的认识程度,使大课间为紧张的学习生活起到调节作用,丰富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孙亚菲.阳光体育背景下南昌市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6.
[2]胡晓南.杭州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黄艺青(1988—),男,广东XX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名称,主要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课题编号:GDXKT19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