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田彩霞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田彩霞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工程的地质灾害治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安徽省恒鑫地质灾害治理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工程的地质灾害治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障当前工程的安全性。在本文中,将对水工环地质进行简单的概述,并分析其与自然地质灾害治理的关系,从而探讨其在具体应用中的实际效果,以此实现对自然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用措施
        引言
        地质灾害是现阶段经常出现的自然性灾害,往往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巨大的伤害,所以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的防控工作。而在地质灾害的控管工作当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和勘测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管控之中,需要对此展开更多的关注。
        1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
        水工环地质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其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展开。为了确保矿山发展和开采安全,要全面做好勘察工作,从现状来看,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评估效果不甚理想。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设备条件等限制,在勘察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由于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达标,可能会导致危险性评估等级划分不精,实际勘察中甚至出现评估人员无法区分岩石种类、特性、地质条件等情况。再者,勘察水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估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等级上升等。
        2常见地质灾害
        2.1地震灾害
        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地震灾害是我们了解和接触最广的地质灾害,地震的产生是因为地壳的不规则移动,它是自然因素的一部分,根据地震发生现场环境来看,地震的产生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无论是对自然风景还是人为建筑,其影响范围较广。基于水工环地质的特点,可以利用其特点预测地震产生的时间节点和大概方位,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一个有效的可视化分析,调动宏观信息和微观信号的调配作用。
        2.2地面崩塌、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
        这一类自然灾害是因为地质结构变动,对该地区形成较大的作用力导致的。同时,如果受灾区域土壤结构较为疏松,也可能导致滑坡、坍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根据以往的研究结论,工程建设不当,也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坍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对自然植被的滥砍滥伐,也会引发这一类的自然灾害,因此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2.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问题所造成的破坏力也是极为强大的,造成此类现象产生的核心因素是工程的开展不科学,所以往往对于相关区域的地质架构产生了极大的损坏。正因为工程开展的操作不得当以及不科学的规划最终导致了周边环境的土壤状况发生了恶化,特别是在岩溶地带,此类现象发生频率相对较高。
        2.4地裂缝
        主要体现在地表开裂,并呈现出区域性断裂的特点,可能对周围造成较大且持续性的破坏。地裂缝和地下水应用等问题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地下水开采、应用缺乏合理规划,过渡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该区域结构不稳,从而引发地裂缝的灾害。
        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3.1水工环地质在地震灾害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
        地震的危害在于其能够造成周围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的转变,也可能造成关联建筑物的损坏;而由此引发的灾害,指的是因为地震引发的自然环境失衡,从而引发的水灾、火灾等其他类型的灾害。

水工环地质在这一灾害中的应用在于,应对地震灾害的预兆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获取,从而对地震灾害进行准确的预判,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将地震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低。宏观信号的获取和把握,是预测地震灾害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如动物异常反应和举动;微观信号一般无法通过直接的手段进行获取,需要在一些精密设备、仪器的帮助下才能实现,这就体现出水工环地质的意义。如对特定地区磁场和其重力变化情况的分析,也能够判断是否可能出现地震灾害,以提前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从而将地震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3.2加强现场勘查与调查
        随着工程不断的开展,为了实现工程进程的正常推进,就要对开工现场进行一个科学的勘察与了解。而且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其能够提供出更加科学且合理的数值。从工程项目的展开需求出发,使其能够把握住相应的工程的现场情况,并对其所涉及到的勘察与调查工作进行完善,而且其同时也有助于工程设计的探究。为此,就要在展开勘测的过程中,对现实的情况进行融合,做到就事论事,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来进行考虑,并对勘测的宽度进行提升,从而使工程的展开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工程数据。同时,相关工程的督查单位也要对自身的影响力进行发挥,实现勘察工程的有效展开,并为勘察功能的不断提升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3.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人才却非常缺乏。为更好地开展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确保评估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3]。定期开展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培训工作,结合实际案例和工作经验,加强评估工作总结。同时,要面向市场招聘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人才,构建专业性强、综合素养高的评估小组,更好地完成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发挥人才的效用。此外,管理人员要做好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制订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方案,确定工作开展思路和方向。
        3.4提高技术的应用
        在水工环境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来适当提升各项先进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察检查中的应用。例如,基于卫星定位设备的运用,便可以通过采取准确定位的措施,来进行灾难的勘察,而且卫星定位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在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其所使用的无线传输设施能够把感知到的全部的数据内容转变为无线电信号。此外,RTK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也同样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其可以通过运用相位差分。在从对应的展台发出数据后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并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反馈。而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运用基准站对已经整理好的相关灾难数据实行传送,RTK技术运用通过整理好的接受设施。与此同时这项技术会对基准站内测出数据实行合理的接受,在相关进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对所汲取到的数据与实际位置实行对比,把勘测到的地质灾难信息传输到相关站点,精准感知信号的具体位置。
        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在现阶段极为的多元化,诸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以及地裂缝等,都是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地质灾害,特别需要对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管控。因此必须充分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勘测,并深入应用所得成果,以查明与各类地质灾害形成有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因素,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的防控水准。
        参考文献:
        [1]卢雪.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9(20).
        [2]李凌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城市内的实施实践[J].建筑安全.2019(03).
        [3]李世隆.浅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03).
        [4]董斌.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10):188-189.
        [5]熊伟.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7):228-229.
        [6]燕强珍.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5):290,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