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讷河市老莱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大豆富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本文针对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培育出更多优质的大豆供我国居民食用,将这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农作物带给更多的人。
1、整地
深松整地应根据地势的不同,采取不用的方式,以实现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保肥保墒的目的。地势低洼和地势平坦的地块,由于土壤肥沃,含水量充足,可以采用深松整地的方式。但在土壤肥力不足、旱情严重的地块栽培大豆时,要避免采用深松整地的方法,进行适当浅耕整地即可。在大豆高产栽培中,深松整地的深度应达到20厘米以上,保证犁底层被打破,改良土壤结构,活跃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深松耕作时,可以根据犁底层的深度,确定耕层的深度,犁底层如果较浅,就没必要进行过深的翻耕,保持适度的浓度即可。
2、选择品种
大豆品种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优质的大豆品种更容易达到丰产增收的目标,提升区域内的经济效益。在选择种子时,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霜降来临前能够达到成熟期的品种。种植大豆的农户可以选择去当地的种子站购买种子,避免因种植未经试种的品种造成经济损失。因为黑龙江地区气温偏低,在种子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提升种子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种子包衣处理时,可以选择35%浓度的多克福药剂作为包衣剂,可以适量添加杀虫剂和杀菌剂,并在处理过程中剔除劣质种。一般情况下,优质的大豆品种,能够保证品种纯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同时,建议种植户定期更换大豆品种,实践证明,换种种植能够使大豆增收15%左右。
3、适时播种
3.1播期。播期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播种过早,土壤温度低,影响出苗而容易造成烂苗并导致缺苗;播种过晚,虽出苗快,但幼苗與根系都生长的快,致使苗不健壮,如果此时再加上墒情不好,就会出现苗不齐的现象,以至影响到整个的生育期,其结果就是成熟期延后,增加秕荚、秕粒数,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最适宜播期应当是,当土壤6 cm左右的耕层稳定温度达到8℃以上,即可播种。
3.2播量与密度。选择垄三栽培技术,在垄上实行双行精量播种,每穴3~4株,每公顷播量60~70 kg,保苗30万~35万株;选择平窄密栽培技术,每公顷播量60~70 kg,保苗22~30万株;选择小垄密栽培技术,每公顷播量70~75 kg,保苗28万~32万株。 播种必须达到应有的标准。不论采取哪一种播种方法,种子都要播种在湿土上,种子上覆土应在3~4 cm之间,适时镇压,提墒保墒,一次播种保全苗。
4.大豆田间管理
4.1移苗补缺与间苗,定苗
这一期间,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技术方法,保证苗期管理,适当做好移苗补缺、间苗、定苗。第一,缺苗时,要及时做好移苗补栽。补栽时要考虑土壤温度情况,如果土壤干燥,要适当浇水,保证湿度,确保豆苗的成活率。移栽同时还要适当进行追施苗肥,使移苗补栽的幼苗与原有的豆苗一般齐、壮;第二,间苗时,要找准时间,去除病虫、害虫和细弱苗,以促进好苗的健康生长。如果出现缺苗严重时,要通过补种的方法。间苗就是把长得不够强壮、不够健康的病苗或细弱的豆苗进行去除,为健康的豆苗创造良好的生长机会。间苗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要及时间苗。所以,豆苗的苗期在管理上要注意做好以上几点,关键是把握好技术方法,及时做好移苗补缺、间苗、定苗等环节,为大豆在今后生长过程中出现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并为大豆以后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2中耕除草,除草要及时
大豆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好田间除草工作,具体锄草方法宜根据土壤情况来确定,同时在锄草过程中再配合相应的药剂,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当土壤墒情较好时,宜进行苗前封闭除草,适宜的药剂大致包括乙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当土壤墒情较差时,则宜进行苗后茎叶除草,较为常用到的药剂大致包括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氟磺胺草醚、稀禾啶以及苯达松等。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当存在一些常年生的有须根的杂草时,这些杂草难以根治,可以使用草甘膦对其进行防治和根除。
4.3施肥管理
施肥前,先检查幼苗发芽情况,对发芽少的位置进行补苗,防止部分田地利用不到位。因为大豆根瘤菌可以自行固氮,可以根据大豆的枝叶生长情况使用一定量的尿素,如果枝叶生长茂盛,可以考虑完全不使用尿素。一般大豆都选择磷酸钙720kg/hm2或者是氮磷钾复合肥460kg/hm2作为大豆的基肥。施基肥时一定要控制好施肥的精准度,防止部分地区的肥料过多、过少,或者将肥料施加到相邻耕地的作物上,大豆的基肥与其他作物的基肥不同,将肥料错误施在其他作物上会导致后果严重的药害。另外,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容易导致开花率极高,但结果率非常低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大豆开花后,并没有接受授粉。可以通过对大豆施加一些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促进其授粉。也可以采用人工授粉和生物授粉,人工授粉即人为的为大豆花授粉,生物授粉主要是通过养殖蜜蜂等昆虫,使其在采蜜的过程中为大豆花授粉。
4.4病虫害防治
大豆在东北的主要病害为大豆灰斑病,也被成为褐斑病、蛙眼病。主要侵害大豆的叶片,发病时大豆叶片上会长出灰斑,在大豆的地表部分上蔓延,最后导致大豆枯死,在干旱的环境下蔓延较慢,雨天会加快病菌的繁殖,灰斑病不仅会导致大豆减产,一旦染上灰斑病,即使最后成功治愈,也会影响大豆成熟后的营养成分。一般在采用喷洒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稀释溶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稀释600倍药液来处理。大豆的主要虫害为蚜虫,一般大豆在发病时,叶片会向上卷曲,造成损伤,因为蚜虫喜欢啃食大豆根、茎、叶上较嫩的部分,会导致大豆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减产。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在春季播种前焚烧田地杀灭蚜虫虫卵。还能利用蚜虫的趋光性,在蚜虫密度大的地方放置诱捕器,来有效减少蚜虫的数量。